最近四大行股價一直漲,有人說看著紅火,其實有泡沫。到底該不該買?
今天就掰開了講清楚,文末還有實用數據,錯過就虧了!
一,銀行的泡沫
把四大行編成指數一看,從23年1月到現在已經漲了76.94%,走勢和10年期國債期貨差不多,而且正好從通縮開始時啟動。
但按理說,通縮會帶來降息和壞賬,對銀行沒好處,實際上23年之后銀行的經營情況確實在變差。基本面越來越差,股價卻越漲越高。
2008年到2014年,四大行根本不受市場待見。現在專家發現,國債漲不動了,四大行卻還在猛漲,他們覺得銀行股泡沫已經很大了。
二,市場的真相
不少人聽專家說銀行股有泡沫就慌了神,總覺得有泡沫早晚得跌。
但光聽專家說,很容易沒了主見,咱得自己摸清市場的真實情況。 股票漲跌說到底是資金供求在較勁。
四大行股價漲得離譜,雖然和基本面脫節,但架不住機構資金大量買入,再加上大家對國有大行的信任,股價自然一路走高。
要是只因為專家一句有泡沫就放棄,那這波上漲的紅利可就錯過了。
別迷信專家,很多人說話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就說去年寒武紀,業績差得明擺著,專家硬造個市松率概念,鼓吹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就能讓股價暴漲。
這就是典型的見漲說漲、見跌說跌,根本不可信。 糾結四大行有沒有泡沫、基本面好不好都沒用,關鍵得看機構資金怎么操作。
機構真金白銀地往里投,這才是市場最真實的信號。數據不會騙人,不受情緒和輿論影響,能把交易背后的真相還原出來。
雖然交易動作完成就消失了,但數據能把關鍵信息記錄下來。現在數據量越來越大、也更準確,能把交易情況還原得更清楚。
這就是量化交易火起來的原因,它能通過數據看清市場細節,比普通分析靠譜得多。具體情況,看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盯機構買賣。看這圖,系統把機構活躍度分四級。
股票在一級、二級區域,說明機構要么頻繁交易,要么在找機會;到了三級、四級,機構基本就不怎么動了。
要是一只股票總在一級、二級,那就是機構在主導。機構手里籌碼多,股價漲跌都能說了算。
很多散戶碰上股價大漲大跌就慌,最后只能賠錢賣出。看下面的案例:
這是工商銀行的交易數據圖。能清楚看到,它一直在機構活躍的一級、二級區域來回波動,顯然被機構盯著操盤。
雖然中間有起伏,但整體一路漲,到現在已經漲了22.23%。 股票漲跌的核心是資金推動。機構頻繁買賣的股票,后續上漲可能性更大。
下面這張圖匯總了5000多只股票,哪些有機構資金在操作,一看就懂。
看這張圖!機構的買賣動作全在里面,再怎么隱藏也能被數據扒出來。
每天花幾分鐘看看這些數據,心里就有底。
今天先說到這,想看更多有用數據,記得關注。
聲明:
內容都是網上整理的,不薦股、沒群、不收錢,純分享,放心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