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首爾4月25日電 (蘇婧欣 馬佳佳)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顏亮24日在韓國首爾接受專訪時稱,中日韓合作“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2024年5月,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行,為三國合作未來指明方向。
顏亮告訴記者,回顧歷史,中日韓合作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對共同挑戰的集體應對。1999年,三國領導人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以早餐會形式舉行首次非正式會議,以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正式開啟三方合作進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之下,三國首次在“10+3”框架外單獨舉行領導人會議,標志合作機制化。如今,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國際環境,三國均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同舟共濟,共同把握危中之機,對沖全球不確定性。
顏亮強調,三國合作更是現實需要。作為亞太重要國家和全球重要經濟體,中日韓經濟總量約占全球的24%,貿易總額約占全球的20%,“三國經濟相互依存程度高、深度互嵌,分則俱損,合則共贏。”
“而且三國地緣相近,任何一方的穩定都關乎整個地區安全”,顏亮表示,在全球不確定性上升、保護主義抬頭之際,三國唯有加強協作,才能共同維護和平發展的大環境。合作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是地區穩定的戰略選擇。
“現在三國入境便利化政策相繼出臺,力爭到2030年將人員往來規模增至4000萬。”顏亮指出,由于中日韓三國人員往來密切,加強合作也是三國人心所向。2025-2026年“中日韓文化交流年”開幕式日前由秘書處承辦召開,標志三國人文交流將進一步增強。
此外,在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的今天,三國更需聯手應對老齡化、氣候變化、公共衛生、能源與數字治理等難題,貢獻亞洲智慧、展現大國擔當。
在采訪的最后,顏亮用“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八個字概括中日韓的合作前景,歷經20多年發展,中日韓合作機制已形成以領導人會議為核心、21個部長級會議為支柱、70多個多層次對話機制為支撐的金字塔型體系,覆蓋經貿、環保、衛生、教育、科技、人文等多個領域,為深化合作提供了堅實保障。“不管是來自中國、日本還是韓國,我們希望三國能夠同心協力,釋放更多的合作紅利,讓老百姓和企業從中受益,從而為三國合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2011年,中日韓三國政府為深化合作,在首爾成立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其在落實領導人會議精神、促進各界交流、推動項目落實方面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是增進三國相互理解和友好交流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