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治療結束之后,楊開勇回到榮縣找到醫院要說法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拍攝
一次常規體檢,楊開勇的右肺上葉發現一個4mm的結節。之后,他經熟人介紹,前往四川省榮縣中醫院,找到醫生鄒家林為其治療,希望將肺結節消除。
但在該院治療三個月之后,楊開勇發現,其肺上的結節非但沒有被消除,反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最大的已經發展到18mm。楊開勇認為,這是醫生的診療過錯所致,并要求榮縣中醫院為此承擔責任。
4月17日,楊開勇告訴澎湃新聞,就在他向醫院提出調取病歷資料時,卻發現病歷遭到“篡改、隱匿了部分內容”。他認為,這部分內容,正是認定該院對其治療存在過錯的關鍵。
楊開勇的家屬稱,在一次電話聯系中,自貢市衛生健康局一位負責人承認,榮縣中醫院刪除了病歷內容,并表示“刪除了就不能恢復了”。
榮縣衛生健康局針對上述情況反映表示,榮縣中醫院的治療是否與楊開勇的肺結節情況有關,以及關系大小,需經過專業的司法鑒定才能確定。該局也未發現該醫院存在“篡改、隱匿、毀滅、偽造病歷的行為”,但承認醫生“未按規定書寫病歷”,衛健局已按相關法律規定,給予榮縣中醫院及醫生行政處罰和不良執業行為處分。
對此回復,楊開勇表示不認可。
3月16日,楊開勇再次前往榮縣中醫院打印病歷
三個月治療之后,肺結節變大增多
楊開勇說,2024年5月5日,他前往四川省榮縣人民醫院體檢,沒想到體檢結果出來,他肺上發現有肺結節,其中一個比較明顯,已經達到4毫米了。
榮縣人民醫院出具的CT報告載明“雙肺見多發結節影,較大者位于左肺下葉背段見一混合玻璃結節(lmg169),大小約0.4cm x 0.4cm,邊緣清晰,多系炎癥性結節,隨診復查”。
雖然看上去問題并不嚴重,但好好的身體多出這一個結節,楊開勇還是覺得不踏實。之后經人介紹,他選擇了榮縣中醫院的鄒家林醫生。
2024年6月14日,楊開勇帶著體檢資料前往該院,掛鄒家林的號就診。楊開勇稱,鄒家林把脈診斷之后,沒再進行別的檢查,然后就給他開了一些中藥回去服用。
據當日門診病歷記載:“患者1一月前體檢時發現肺結節,無發熱畏寒、潮熱盜汗、咯血等癥狀,為求治療,今日來我院中醫科就診。”西醫診斷為“肺結節病”。
楊開勇按照鄒家林醫生開具的中藥處方抓了藥,回家煎服,“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碗量”,一周之后再復診,總共復診5次,持續服中藥至2024年9月。為了了解治療情況,楊開勇在該院做了一次CT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之后,楊開勇被嚇到了。他說“三個月時間,肺結節沒有減少,反而增多,最大的已經發展到18mm”。榮縣中醫院新的CT檢查報告單顯示:右肺上葉見多發部分實性結節,較大者位于右肺上葉前段(IM59),大小約為18mmx12mm。右肺上葉、右肺中葉見多發磨玻璃結節,較大者位于右肺上葉前段(IM86),大小約為6mmx5mm。雙肺見多發實性結節,較大者位于右肺水平裂(IM92),大小約為10mmx6mm。縱隔窗顯示兩肺門無增大。
楊開勇當即決定離開榮縣,回到平時工作和生活的蘇州去診治。
6月19日病歷中無中藥處方內容,楊開勇認為被事后刪除
病歷項目被隨意增減,稱其真實性存疑
經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兩次住院治療,據該院2024年9月30日出具的出院病歷介紹:患者4月前檢查發現右肺結節,未予處理,近期無發熱、無咳嗽咳痰,體位改變時感胸前區牽拉疼痛。2024-09-23于我院復查胸部CT示:右肺上中葉散在斑片狀磨玻璃密度模糊影及小片狀高密度影,右肺上中葉炎癥,建議抗炎治療后復查。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 “右肺腫物”收治入院。予以祛痰、止咳、鎮痛、止血、抗感染、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現患者病情平穩。
10月10日,楊開勇再次入院治療。癥狀為“晨起或體位改變時感胸前區牽拉疼痛,深呼吸時加重,劇烈活動時伴頭暈、心悸。該院經過全面檢查后給予氟康唑注射液400mg qd抗隱球菌治療。10月16日,該院經評估后辦理出院手續。楊開勇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情況基本穩定下來了”。
病情穩定之后,楊開勇聯系榮縣中醫院,認為其肺結節在榮縣中醫院接受中醫治療期間迅速增大,系該院醫生治療不當所致。整個治療過程中,5次回到醫院復診,榮縣中醫院都沒有為其做體格檢查,導致其未能夠及時掌握到他的病情變化。此外,醫生違反病歷書寫規范,他幾次回診,病情均沒有詳細記錄。
楊開勇拿出多份病歷稱里面缺婚姻、民族、職業、(現)地址等項目。2024年6月25日病例中缺乏就診類型、中醫望聞問切診、既往史、輔助檢查結果、檢查、檢驗、治療項目、西醫處方項目。病歷均未填報其個人基礎信息、對未檢查(或開展)項目沒有用“無”表示,其中6月19日病歷中無中藥處方內容。楊開勇說,2024年6月19日復診的時候,醫生了開了中藥,但病歷里面沒有。
2025年4月16日,楊開勇前往醫院打印病歷。他說,經過對比,發現這次打印的病歷中,一些項目又出現了增加或減少的情況。“病歷項目格式應該是比較固定的,如果項目都可以事后隨意加減,那病歷內容是否也可能被隨意更改?”楊開勇解釋,他在這個問題上較真的原因,是因為醫院也一直都未按規范流程封存其病歷。
榮縣衛生健康局承認醫院病歷書寫不規范,但稱未發現篡改隱匿病歷
衛健委稱未篡改刪除病歷,病歷確實不規范
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1月23日,榮縣衛生健康局在回復中表示,楊開勇于2025年1月16日向自貢市衛生健康委反映,榮縣中醫醫院存在篡改、隱匿病歷等問題。經核實,該局分別于1月10日、1月21日通過核查榮縣中醫醫院病歷后臺系統、就診病歷等資料,未發現篡改、偽造、隱匿、毀滅病歷的痕跡。關于反映的同一就診人不同時間在榮縣中醫醫院的門診病歷信息不一致(如:部分病歷記錄了婚育史,部分病歷未記錄或空項),屬未按規定書寫病歷,該局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罰及不良執業行為記分。
該局在2024年12月24日的回復中還表示,榮縣中醫醫院是一所三級乙等中醫醫院。主診醫師鄒家林為主任中醫師職稱,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執業范圍為中醫全科,為楊開勇開具的中藥符合辨證施治原則。該醫院官網資料顯示,鄒家林系中醫門診的主任中醫師,省名中醫,自貢市十大名醫。
回復還稱,肺結節產生的原因較多,如炎癥、結核、真菌感染、腫瘤等,要明確其肺結節增大與榮縣中醫醫院的治療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及原因力大小需經過專業的司法鑒定。該局多次組織患者與醫院進行溝通調解,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建議通過合法途徑依法解決。
自貢市中醫藥管理局在2025年1月17日的回應中表示,自楊開勇投訴以來,該院按照醫療投訴機制及相關流程,通過電話溝通、現場溝通、醫調委調解等方式進行了處理。該局指出,榮縣中醫院存在門診病歷書寫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楊開勇的家屬稱,她在與自貢市衛健委一位負責人的通話中,對方承認,榮縣中醫院刪除了病歷內容。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段錄音中,楊開勇的家屬說:中醫院承認刪除了病歷。另一方回應:“對,他們是刪除了的,對對對”。家屬接著問:刪除了的東西還能復原嗎?另一方表示“那肯定不得行了”。
楊開勇認為,這段對話錄音足以證明,自貢衛健委曾經承認榮縣中醫院刪除病歷一事。
4月26日,自貢市衛健委監督科負責人針對上述錄音回應澎湃新聞表示,這段錄音的確是當時她與楊開勇家屬之前的一段通話內容。“因為當時對方說了很多,我是順著她的話往下說”屬于禮貌性回應。她說過“刪除了肯定無法恢復”,這實際是一種假設性回應,意思是如果是刪除了,肯定不能再恢復。
這位負責人表示,這次通話時衛健委還沒有下去調查。調查之前,病歷內容看起來的確像是被刪除,但調查之后發現病歷未被篡改和刪除過。具體情況,他們已經在書面答復中一一進行了解釋。
該負責人表示,楊開勇目前提供的證據只是部分。而衛健委相關科室對榮縣中醫院的治療,是否導致其肺結節增大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相關專家認為兩者之間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楊開勇說,2025年1月2日,自貢市衛健委的確前往榮縣中醫院調查,并拷貝了相關資料。上述錄音,實際是自貢市衛健委前往榮縣中醫院調查之后,也就是2025年1月17日的通話錄音。自貢市衛健委雖然參與了調查,但并未直接回應過。目前所有回復均是由自貢市中醫藥管理局、榮縣衛生健康局作出的。
4月16日,在楊開勇的要求下,榮縣中醫院為其單獨補充打印了2024年6月19日的中藥處方。一位科室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當日病歷上沒有處方,的確是因為醫生操作時沒有關聯處方簽所致。
不過,楊開勇稱,他對這些回復都不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