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王萌/文圖
近日,社旗縣人民法院興隆法庭傾力調解,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成功化解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既節省了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又維護了雙方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優化了法治化營商環境。
2018年至2020年期間,南陽某公司向某醫療機構供應醫藥藥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經雙方對賬,某醫療機構下欠南陽某公司貨款19余萬元,南陽某公司多次催要無果后遂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吳志浩迅速展開工作,深入梳理案件脈絡,并及時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系。經過溝通,吳志浩發現雙方對欠款金額并無爭議,但在還款方式和時間上存在較大分歧。原告因長期未能收回貨款,對被告失去信任,堅決要求對被告的財產進行保全;而被告某醫療機構則表示,由于資金周轉困難,無法一次性償還全部欠款,且此前多次溝通無果,財產保全措施已對其日常經營造成了一定影響,希望能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面對雙方尖銳的矛盾,吳志浩深知,簡單的判決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雙方的對立情緒,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他決定以調解為突破口,采用 “面對面 + 背對背” 的調解策略,在法律、情理和實際情況之間尋找平衡,力求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在調解過程中,吳志浩始終秉持 “如我在訴” 的司法理念,一方面向被告詳細闡釋了履行合同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以及拖延履行可能帶來的嚴重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也向原告說明被告目前的經營困境,希望原告能夠換位思考,給予被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解決問題。經過多次耐心細致的溝通和協調,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的調解意見:原告同意解除對被告賬戶的保全措施,被告則承諾按照約定的時間和金額分期償還欠款。至此,該起糾紛得到圓滿化解,達到了定分止爭的雙贏效果。
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尋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下一步,社旗法院將繼續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不斷強化調解工作,優化涉企訴訟服務,全力定分止爭,高效快速化解涉企糾紛,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