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正值第30個世界讀書日,《梁啟超的閱讀史》新書分享會在江門市新會區茶坑大禮堂舉行。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及讀者100余人齊聚現場,共同見證這部兼具學術價值與人文情懷的新作發布。
該書作者石珠林,系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與文學研究。《梁啟超的閱讀史》是其廣泛深入閱讀梁氏著作后的力作,該書以“閱讀”為主線,系統呈現梁啟超思想演變與精神世界。
全書從梁啟超早年的學術啟蒙出發,詳盡梳理其閱讀經歷,揭示他如何通過廣泛涉獵中西學問,構建獨特的知識體系與思想風格。書中不僅記述了他早年的家學淵源、日本時期的學術探索及對佛教史的深入研究,還探討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創新與影響,體現了其思想的跨學科廣度與深度。作為一部融合歷史研究與文學分析的著作,該書為理解梁啟超及其所處時代提供了重要視角與文獻支持。
在現場分享中,石珠林以“讀書人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的閱讀世界”為題,帶領觀眾“沉浸式”走進梁啟超的閱讀人生。他指出,梁啟超的思想轉型、寫作風格乃至社會主張,其根本動力源自持續不斷的閱讀。從“跟著讀”到自覺搜購中西書籍,梁啟超的眼界逐漸打開,展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與跨界能力。
“梁啟超的閱讀不是簡單接受,而是批判性吸收與創造性轉化的過程,最終實現知識的本土重構。”石珠林如是說。他強調,這種融合中西、打破學科邊界的閱讀能力,是梁啟超成為啟蒙思想家的核心素質。
在互動環節中,讀者們踴躍提問。有學生關心梁啟超的閱讀方法是否可借鑒,有教師探討如何將其閱讀精神傳遞給當代青少年。石珠林結合當下閱讀現實,建議青年讀者在“精讀”與“泛讀”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注重工具書的使用與原典的深入。他的回答獲得現場熱烈回應。
多位讀者在會后表示,《梁啟超的閱讀史》為他們打開了理解梁啟超的新窗口——這位被譽為“近代最會寫文章的人”,其背后是浩瀚書海的滋養與思想歷程的打磨。“他并非天生偉大,而是憑借勤奮閱讀,不斷拓寬認知邊界,才成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重要引領者。”一位在場讀者感慨道。
據悉,《梁啟超的閱讀史》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該書既有深入的學術研究,也適合大眾閱讀,是了解梁啟超及其時代的理想讀本。
采寫:南都記者朱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