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奔涌,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的核心引擎,正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焦點。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一場覆蓋全國的知識產權科普盛宴正式啟幕——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牽頭,聯合上海圖書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東北大學圖書館等全國50家副省級以上公共、教育、科技系統圖書館共同主辦、300余家圖書館同步參與的“知產護航?文化共筑:2025年全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科普宣傳展”全面開展。
“知產護航?文化共筑:2025年全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科普宣傳展”全面開展。
三大系統協同發力,300+場館織就“知識產權保護網”
作為近年來圖書館界參與范圍最廣、聯動層級最多的知識產權科普活動之一,本次展覽實現了公共圖書館、科技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三大系統深度合作: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湖南圖書館、重慶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廣東省科技圖書館等“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上海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等“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以及東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領銜示范,帶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0余家圖書館同步展出。“國家級服務網點 + 區域骨干館 + 基層圖書館”的立體化合作布局,突顯了圖書館界在護航國家知識產權強國戰略上的一致態度與集體行動力。
觀眾認真觀看“知產護航?文化共筑:2025年全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科普宣傳展”。
三大板塊解碼知識產權,千萬受眾共享知識盛宴
展覽以“專業化內容通俗化表達”為理念,打造三大核心展區,兼具權威性與趣味性。一是法律知識“全景圖譜”。圍繞作品、發明、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8大保護客體,以“一問一答”形式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6部知識產權核心法律,讓專業知識、法律條文變身“實用指南”。二是典型案例“情景課堂”。精選“五常大米地理標志保衛戰”“老干媽商標維權案”等10余個公眾關切且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通過“案情+裁判+啟示”三維解讀,揭秘知產保護背后的法理邏輯;三是資源服務“便捷驛站”。整合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服務平臺、國家“專利之星檢索系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品牌數據庫”等官方權威資源,為社會公眾、創新創業主體等提供知識產權信息“一站式導航”,助力打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
值得關注的是,展覽同步推出線上展廳,方便公眾隨時“云端逛展”,有效擴大展覽的社會覆蓋面并助推知識產權理念的廣泛傳播,真正實現 “一館牽頭、百館響應、全民逛展”的傳播效應。
從“知識樞紐”到“創新支持中心”,圖書館界彰顯時代擔當
此次全國性圖書館聯動,不僅是一次科普活動,更是圖書館界服務國家戰略的聯合實踐。多家參與館已深度參與全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作為 “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等機構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知識產權講座、科普展覽、專利檢索、科技查新等豐富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上海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等TISC 中心則提供專利預警、專利態勢分析以及行業技術分析報告等更加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助力中小企業突破技術壁壘;東北大學等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則聚焦產學研轉化,針對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提供全流程信息服務。正如主辦方代表所言:“300 多家圖書館聯動,本質上是將分布在全國的‘知識驛站’轉化為‘創新加油站’,讓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滲透到每一個角落。”這場橫跨全國的科普行動,正以圖書館的獨特優勢,助力構建“尊重創造、保護創新”的社會共識,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筑牢“智力盾牌”。
展覽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還將舉辦“知識產權信息大闖關” 線下活動,通過“知識產權知多少”“火眼金睛識侵權”“專利檢索小能手”“版權保護我先行”等互動環節,讓公眾在游戲中輕松了解知識產權信息。
公眾參與“知識產權知多少”互動環節。
隨著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的推進,這場由圖書館界主導的“知產保護接力賽”仍在持續升溫。從珠江之畔到松花江邊,從東海之濱到秦巴腹地,300 多家圖書館正聯合書寫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圖書館篇章”,讓創新的種子在法治的社會土壤中茁壯成長。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何夢怡 通訊員 胡雪環 苗苗
圖片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