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4月2日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拍攝的畢昇像。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4月2日,游客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體驗膠泥活字印刷術的覆墨工藝。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4月2日,游客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參觀。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4月2日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拍攝的活字文創產品。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4月2日,游客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參觀。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4月2日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拍攝的畢昇像。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4月2日,游客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參觀。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4月2日,游客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參觀。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4月2日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拍攝的泥活字展品。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4月2日在中國湖北英山縣畢昇紀念園拍攝的泥活字展品。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4月7日在德國美因茨拍攝的約翰·古登堡的雕像。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在德國美因茨展示印刷出的約翰·古登堡頭像和名字。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近代改良過的金屬活字印刷設備。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金屬活字印刷字母模具。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金屬活字印刷字母模具。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經金屬活字印刷出的“你好,歡迎!”拼音卡片。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游客參觀古登堡博物館。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這是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拍攝的使用金屬活字印刷術工藝印刷的珍貴文獻原件。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傳統古登堡印刷術工藝。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3月21日,在德國美因茨古登堡博物館,工作人員展示傳統古登堡印刷術工藝。
湖北英山是中國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畢昇的故鄉。畢昇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畢昇紀念園于2023年在英山開園,運用現代化展陳手段,生動展示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術。
坐落于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博物館于1900年建成,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印刷與寫作博物館之一,收藏了數十萬件物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訪。“印刷術擁有巨大的力量,能夠將不同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古登堡博物館館長烏爾夫·澤爾特說。
有學者指出,古登堡時代的歐洲人已通過《馬可·波羅游記》等渠道了解到中國技術。19世紀初,歐洲的鉛活字印刷機又傳入中國,這種交流彰顯了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共同演進的歷史邏輯。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