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滿世界找不到稀土的特朗普,可能有點急眼了……被中國的反制措施扼住命脈后,特朗普政府被曝計劃加大開采太平洋海底的金屬并儲存在美國境內,而該行為并不具備國際法支持。據悉,87%美軍工供應鏈需經過中國稀土加工環節,例如每架F-35戰機就需消耗約417公斤的稀土材料,甚至特朗普剛剛宣布的美國六代機項目可能也要受到重大影響。據美媒近日報道,作為對特朗普政府向中國加征關稅的回應,中國日前對多種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稀土(資料圖)
與此同時,稀土斷供的陰云已籠罩美國醫療系統。上海綠地化工自近日新規生效后停止稀土出口,成都新放射醫藥技術公司表示出口計劃受阻。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美國醫院已經推遲檢查、減少用量。稀土不僅是技術資源,更是地緣政治的“貨幣”。相關人員指出,中國通過控制稀土分配,決定“誰得誰失”,在亞洲和非洲爭取盟友,削弱美國影響力。 中國稀土集團2023年報顯示,其開采量增長但銷售下降,海外正形成獨立供應鏈,促使中國收緊出口以維持壟斷。
《華爾街日報》近日也稱,中國幾乎掌控著稀土產業,是全球占主導地位的稀土開采商、精煉商以及稀土磁體生產商。稀土磁體對于一系列軍事和民用技術都至關重要,不僅是諸如導彈防御系統、攻擊型潛艇以及F-35戰斗機等先進國防裝備所必需的,對電動汽車產業來說同樣如此。盡管美國政府已出資推動打破中國在該領域主導地位的相關工作,比如建設新的稀土加工生產工廠,但這一努力進展緩慢,美國及其盟友仍然高度依賴中國稀土。
稀土(資料圖)
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稀土短缺甚至威脅到高超音速導彈及衛星等國防項目,潛在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美國地質調查局警告,若稀土供應鏈全面中斷,國防現代化進程將面臨成本超支和能力下降的風險。 為應對危機,拜登政府援引《國防生產法》為美國企業提供新資金,然而,構建從開采到加工的完整供應鏈需多年投入,而澳大利亞礦及加拿大、歐洲的替代來源仍處早期階段。 稀土回收技術雖具潛力,但當前成本高昂,難以滿足國防需求。
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也選擇繼續施壓,中國央視一條名為《如何擊沉美國航母》的專題視頻,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直接剖開了美軍海上霸權的“皇帝新衣”。這條視頻不僅用美軍自家25天擊沉退役航母的尷尬實驗打了美國防長的臉,更以“實戰突破”的硬核視角,向世界展示了現代戰規則已被中國軍事科技重新定義的現實,當美國還在炫耀航母數量時,中國早已編織出一張讓鋼鐵巨獸無處遁形的天羅地網。
航母(資料圖)
近日為驗證航母抗打擊能力,美國海軍將已報廢的小鷹級航空母艦3號艦“美國號”航母作為靶艦,進行了一系列的實彈打擊試驗。從當時的試驗情況來看,美國海軍的實彈攻擊,主要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從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射反艦導彈和魚雷,對航母水線以下部位進行攻擊。第二階段則是空對艦攻擊,第三階段,是水下持續攻擊。與此同時,美國人還在“美國號”內部和外部安裝了包括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加速度計在內的傳感儀器,用于記錄攻擊效果和航母的受損情況。
近日,中國外交部在美國社交媒體上發出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英文聲明,毫不避諱地警告美國。本以為中國會繼續使用委婉的外交辭令,沒想到這次卻直接拋出一句硬氣十足的話:“來吧,要打中國,奉陪到底!” 短短一句話,立刻在美國國內引發轟動。這場“奉陪到底”的表態,可能只是新時代變革的開始。在全球力量越來越分散的背景下,中國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什么作用?未來的國際秩序又會變成什么樣子?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探討,從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發展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