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離父親最近的一次”
不久前
江西峽江縣金江鄉(xiāng)白港村的
老槐樹下
73歲的王花英
顫抖著接過一幅畫像
畫布上
一位身著軍裝的青年
濃眉大眼,嘴角微揚
帽檐下的目光穿透時光
與她的淚眼對上
畫上的青年
正是王花英的父親
王親愛
1952年8月
王親愛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
當(dāng)時,他的妻子臨產(chǎn)在即
次年9月,王花英還在咿呀學(xué)語
父親卻已長眠異國他鄉(xiāng)
犧牲時,王親愛只有23歲
后來,一張烈士證明書
成為王親愛留給家人的唯一念想
證書的邊緣被摩挲到起皺
王花英記得
母親臨終前還攥著證書說
“要是能讓我看一眼他的模樣
該多好……”
爸爸長什么樣?王花英說不清
她只是聽村里的老人說
自己長得像父親
她的兒子也有點像外公
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王花英自己也說不清
她只是聽媽媽生前告訴她
父親會讀書、有報國志向
因為英勇作戰(zhàn)而犧牲
“是最好的人”
父親上戰(zhàn)場之前
最后的話是托付鄉(xiāng)親們
照顧他未出世的孩子
鄉(xiāng)親們做到了
他們對王花英視如己出
在所有人的關(guān)愛之下
王花英長大了
她像父親一樣,很會讀書
后來又登上講臺教書
如今退了休
兒孫滿堂,家庭幸福的她
住在兒子家享受天倫之樂
唯一的遺憾是
她沒有見過爸爸
哪怕一張爸爸的照片也沒有
志愿者、畫家陳桂明(右)參考英雄后人的樣子,為王親愛烈士畫像。
直到今年3月
志愿者陳桂明帶著畫具走進(jìn)村子
他開始對照英雄后人的樣子
參考村里老人的描述
為王花英“畫爸爸”
85歲的王乾樂老人回憶
親愛哥個子高,笑起來有酒窩
參軍前總幫鄉(xiāng)親挑水
另一位老人補充
他穿軍裝特別精神
陳桂明的速寫本上
鉛筆線條反復(fù)修改
他不僅要畫外貌
更要畫出英雄的精氣神
初稿完成后
他多次找到老人 “校對”
嘴角再上揚一點
像他當(dāng)年的樂觀
眉毛要濃些
顯出軍人的英氣
經(jīng)過不斷修改
當(dāng)畫像得到
所有老人和家屬的認(rèn)可時
陳桂明說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作品
是整個村子共同的記憶拼圖
畫像在面前展開
王花英突然跪倒在地
“爸爸,我等了你73年
今天
我終于見到了你的模樣!”
這些年
王花英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們說
你們的外祖父是英雄
你們要像他一樣
熱愛祖國
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今后,王花英再給孫輩
講起外曾祖父的故事
就可以望著這張畫像
告訴孩子們
家里的大英雄
有一張多么堅毅、英武的面龐
陳桂明
為200多位老兵畫過像
許多他畫過的烈士
像王親愛一樣
沒有照片、沒有影像
只能靠零星的口述回憶來復(fù)原
搶救、打撈記憶的過程很艱難
但為烈士畫像的意義也正在于此
陳桂明想讓后人知道
那些為家國大義
甘愿付出生命的人
曾經(jīng)有著多么年輕、鮮活的面龐
記住他們的模樣,是告慰
記住他們的精神,是傳承
陳桂明說
只要還有一位烈士沒有畫像
還有一位老人記得英雄的模樣
他的筆,就不會停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