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視頻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鑫
在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崇德苑社區,住著一位102歲的老人董祥孟。他眼不花,耳不聾,精神矍鑠,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老人說話中氣十足,邏輯清晰,口齒流利。天氣好時,他總愛拄著拐棍下樓遛彎,雖然年紀大了不能走遠,但每天都會在樓下轉轉。見到鄰里,他總是熱情地打招呼問好,常說:“大家開心,我也開心。”
董祥孟12歲時讀過一年半私塾,掌握了查字典等學習技能,并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16歲跟隨哥哥外出學習縫紉,開始做衣服。后續他又參與過修鐵路,在這期間,他利用業余時間看書,學會了“推拿接骨”。他用這門手藝幫不少骨折的鄉鄰接過骨,來找他推拿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但董祥孟都沒收過一分錢。上世紀60年代,他擔任大隊的保管員,在長達20年的工作中,經手過無數錢糧物資,賬本工整,賬目分毫不差。退休后,因為隨和公正,董祥孟成了村里的調解員。十多年間,280多戶家庭的大小糾紛都找他調解。
董祥孟的老伴路良風也已98歲高齡,兩人結婚80年從沒紅過臉。說起不吵架的秘訣,他說是包容和謙讓。如今老伴只能坐輪椅,他每天推著老伴在屋內轉轉,偶爾還會推著老伴在小區散步。
老人有1個兒子、3個女兒,大女兒77歲,兒子董泗貴75歲,最小的女兒也已年近七十。董泗貴說,老人早睡早起,飲食規律,胃口很好,每天必須吃點肉。為此,家人特意為他定制了專屬菜譜:早上一碗沖雞蛋加小米粥,再吃點糕點;中午和家人吃一樣的飯菜;下午加餐牛奶;晚餐是八寶粥或西紅柿面葉。為便于消化,做飯時先把肉煮好剁碎,再加上蔬菜后回鍋燉爛。幾個女兒也經常來看望老人,一家人悉心照顧著老人的飲食起居。
如今,董祥孟已有34個子孫后代,四世同堂的他,是鄰里親朋人人稱羨的福星老人。他常對人說,“人要知足,才能常樂。”董祥孟對今天的幸福生活很是知足,“做人要有好心態,不要埋怨別人,要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好事做過,心里坦然。”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