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風口浪尖。
人人都渴望趕上風口,卻不知風口即浪尖,進退皆殺機。
坐上山西都督位子的當天,閻錫山就深深體會到了,這四個字的誘惑與殘酷。
《黑社會2》中吉米仔說得好:話事人位置很好坐嗎?拿著龍頭棍好威風嗎?
此時,至少有三股帶著殺氣的力量,從山西之外,太原城內,眼皮底下,向閻錫山襲來。
我們把歷史的鏡頭打開,由近及遠,看看發生了什么。
1911年10月29日,太原光復,閻錫山被推舉為山西軍政府都督,盡管這天是他29歲生日,但他并沒有開Party的興致——過生日分泌的那點多巴胺,豈能與權力的多巴胺相比?
晚上,閻錫山在軍營暗爽,一團三營長熊國斌求見,剛一見面,熊國斌就掏出手槍,射向閻錫山,閻錫山依靠第六感,提前施展閃避技能,躲開了子彈。
在軍營搞刺殺,機會往往只有一次,一旦失手,取人頭就變成了送人頭。
閻都督是文明人,對熊國斌的人頭沒有興趣,他一揮手:拖到營門外活埋!
這件事說法不一,以上是張樹幟等人的說法。
閻錫山在回憶錄中提過這事,但沒有提熊國斌開槍,也沒有提自己趴在地上避彈,更沒有提活埋。只說熊國斌進來報告工作,他懷疑熊是來刺殺他的,一槍斃了熊。
作業題:從常理判斷,你覺得誰的話更可信?
黃國梁的一團下轄三個營,一營、二營都造反了,三營沒動,原因就在于營長熊國斌是滿人。
其實,閻錫山的二團,也有個滿人營長瑞墉,只不過事前就被閻錫山拿下了。
在軍隊安插幾個滿人,意義不言而喻,確保槍桿子不變色。
清廷對誰都不放心,摻沙子,埋釘子,都是常見的、低水平的權術,除了惡心人沒啥卵用。
除掉熊國斌之后,閻錫山做了個不高明的決定,他對熊國斌的部下說:“熊國斌是要反革命,現已被我處決,你們贊成革命的架槍原地候命,不贊成革命的自動回營?!?/p>
結果有兩個連留下了,其余士兵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的士兵涌入城中,猶如烈火烹油,讓動亂的太原城,亂上加亂。
舊秩序崩潰了,新秩序還沒形成,中間的空檔,既無法,也無天。
舊巡防隊和巡警,沒了軍紀約束,成了無法無天的亂兵,他們搶劫了藩臺衙門銀庫、太原官錢局、帽兒巷的金銀首飾店。
晚上,一哄而散的新軍士兵加入進來,橫掃錢莊、票號、商店以及普通百姓家。
市井無賴,地痞流氓,也紛紛冒了出來,趁火打劫,整個城市火光沖天,槍聲不斷。
搶劫大白天就開始了,副都督溫壽泉也鎮壓過,但反被亂兵打回來,丟大臉了。
難題交給了閻錫山,他的解決辦法很簡單,也很粗暴:重兵撲滅。
軍隊連夜出擊,背著大令箭在街上巡邏,凡遇搶劫者,就地處決;加派士兵控制城門,阻止任何人帶財物出城。山西大學堂、山西農林學堂的學生也被動員起來,分發槍彈,站崗巡邏,配合軍隊彈壓。
閻錫山特意點了一個叫周堯寬的軍官。此人高大威猛,諢號大將軍,有暴力美學癖好,他喜歡用槍刺把人挑到空中,再戳死在地上,一口氣挑了十幾人,震懾住了很多亂兵。
一晚上處決了200多人,動亂平息。
02
前兩股力量已被化解,第三股力量也該來了。
閻錫山在太原站穩了腳,但太原之外的整個山西,還是大清的天下,山西巡撫陸鐘琦死了,但大清巡撫備胎多的是,再派一個巡撫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大清還有看家本錢——北洋六鎮。
太原光復的第二天,原北洋軍扛把子袁世凱出山了,他的復出改變了雙方戰略天平。
對清廷而言,湖北是叛亂中心,山西是肘腋之患——離北京太近。
閻錫山明白,清廷不會對太原起義善罷甘休,一場巨大的風暴很快就會登陸三晉大地,首當其沖者,就是他這個山西都督。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既然邁開了這一步,就沒有回頭路了。
就職演講中,閻錫山說了這么一番話:太原雖然光復,但不要以為我們成功了,今天才是革命的開始,我愿意與同志們本著高度的革命精神,與清軍作戰。
時不我待。
演講完后,閻錫山召集兄弟們開會,商量對策,決定兵分三路,掃蕩省內清軍,控制住山西,同時守住娘子關,阻止省外清軍打進來。
說到打仗,會涉及很多地名,我知道不少人是地理盲,沒有方向感,一看地名就頭疼。
沒辦法,戰爭與地理不分家,你打個王者榮耀,也要分清楚上中下三路,搞清楚防御塔、水晶塔在哪里。
我的追求,一是讓故事盡量真實,二是讓文字盡量好懂。決不給大家制造閱讀障礙。
為方便理解后面的故事,有必要溫習一下山西地圖。
山西在黃土高原上,東邊趴著太行山脈,西邊趴著呂梁山脈。正如一首歌所唱: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
太行山和呂梁山,并不完全平行,它們的支脈延伸出去,把山西橫著切成了好幾塊。
這就好比在一塊牛排上,橫著擠了幾道黑胡椒醬。
這樣,兩條大山脈之間,形成了6個小盆地,從北往南依次點名: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長治盆地、運城盆地。
這是山西最精華的地區,人口、經濟,都集中在這幾個盆地上。
看圖:
可能擔心山脈不夠險要,黃河也趕來湊熱鬧,把山西西面和南面圍了起來。
于是,黃河成了山西的天然護城河,兩條大山脈成了山西的天然城墻。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用一個詞,精辟概括了山西地形——表里山河。
這種地形易守難攻,守住幾個重要關口,別人很難打進來——劃重點,這一點在未來會非常重要,以后我會反復講到。
反過來,作為進攻方,山西總是居高臨下,對不遠的西安、洛陽、北京等大城市形成威懾。
就好比你家是樓房,周圍鄰居都是平房,你什么都不做,就俯視鄰居,鄰居都會覺得不舒服。
山西雖然身披重甲,但也有命門,東邊的命門是娘子關,北邊是雁門關。
1907年,法國人用一條浪漫的小鐵路,穿過太行山脈,把太原、娘子關、石家莊三個地方連了起來,這就是正太鐵路,石家莊位于正太鐵路與京漢鐵路交匯處,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從北京去太原喝頭腦,或者從太原去北京喝豆汁,都非常方便,不磨嘰的話,周末兩天可以跑個來回。
格局再大點,這也意味著清廷調軍隊來打山西也很方便。
自己隨手畫的,不精確,看個大致走向
03
搞懂了地圖,再來看閻錫山派出的三路人馬。
姚以價率東路軍趕往娘子關;張瑜率北路軍趕往雁門關,再進軍大同;劉漢卿率南路軍進軍臨汾、運城。
最重要的是東路軍,這是主力部隊,他們的任務是守住娘子關,不放一個清軍進來。
至于南北兩路,屬于偏師,人數很少,北路1200人,南路500人,他們任務掃蕩晉南晉北,收割清軍殘余。
當天黃昏,姚以價就帶人向娘子關進發了,守關的清軍巡防隊,望風而逃,東路軍輕易占領娘子關,修筑工事,嚴陣以待。
嚴陣以待是對的,清廷已任命吳祿貞為山西巡撫,讓他不用回京謝恩,直接帶兵殺向山西。
吳祿貞是北洋陸軍第六鎮統制(師長),湖北云夢人,中國留日第一期士官生,論資排輩,閻錫山應該叫他一聲學長。
此人志向遠大,豪氣縱橫,八歲時就寫下了“一拳打倒亞細亞,兩腳踢翻歐羅巴“的對聯,長大后,他的傳奇事跡更是一只手都數不過來。
不過,他不是主角,不能講太多,以免搶戲。
吳祿貞的軍隊很快趕到了娘子關下,從人數、戰斗力、指揮水平來看,他們全方位碾壓晉軍。
第一關Boss就這么厲害,還怎么玩?
別擔心,主角有光環,奇跡會發生。
如果閻錫山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吳祿貞沒有擺出進攻架勢,他的軍隊駐扎得太分散,不像是來打仗,倒像來露營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更大妖還在后面。
吳祿貞派人給閻錫山送了一封信,他首先給閻錫山的造反點贊,然后分析袁世凱才是革命最大的敵人,最后建議合作組成燕晉聯軍,一起對付老袁。
你好,閻錫山同志!我是潛伏人員,代號貞子。
閻錫山看完信,長舒一口氣:聽兄一席話,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
既然都是社團的人,事情就好辦了,雙方約定在娘子關面談。
11月4日,吳祿貞帶隊訪問娘子關,與山西軍政府都督閻錫山、副都督溫壽泉一行座談,雙方就燕晉聯軍項目進行深入交流。會談在友好、坦誠的氣氛中進行。
吳祿貞仔細介紹了新形勢下清廷、北洋軍、袁世凱的相關情況和最新動態。他表示,陸軍第六鎮高度重視與晉軍的合作。此前第六鎮已與駐灤州的張紹增部、駐奉天的藍天蔚部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希望四方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在軍事行動、情報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為反清事業發展發展注入新動能。
會談期間,雙方一致同意成立燕晉聯軍,晉軍派兩個營開赴石家莊,歸吳祿貞指揮,共同推進截斷京漢鐵路任務落地落實。
吳祿貞滿意而歸。
04
11月7日,石家莊。
前來落實任務的晉軍,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吳祿貞被親信馬步周刺殺了,死狀很慘,頭都沒了。
吳祿貞的軍隊陷入混亂,晉軍士兵二話不說,抱起成箱成箱的軍火、成包成包的大米,往火車上裝,一腳把油門踩到底撤回了娘子關,沿途還破壞了十幾里鐵路,以防被追擊。
這是晉軍第一次跑石家莊往返,有點倉猝,不過不要緊,以后他們會無數次重復同樣的路線,同樣的動作,甚至同樣的心情,變得越來越熟練。
吳祿貞被刺,只知道直接兇手是誰,幕后黑手至今仍不確定,根據誰受益誰嫌疑最大原則,袁世凱是最大嫌疑人。
袁世凱復出后,掌握了軍權,在湖北孝感督師,進攻武漢三鎮。
他要下一盤大棋,把自己從大清職業經理人變成老板。吳祿貞截斷京漢鐵路,切斷了老袁的補給線,他還要聯合晉軍直搗北京,清廷垮臺了,還有老袁什么事,還下屁的大棋。所以,老袁有充分的動機殺吳祿貞。
閻錫山懵了,吳祿貞一死,燕晉聯軍散伙,原本的順風局,一眨眼成了逆風局。
再蠢的人都能想到,袁世凱要對山西動手了,山西軍政府沒錢沒兵,如何抵擋精銳的北洋軍。
游戲難度陡然飆升,閻錫山不得不在逆風局中,開啟極限操作。
他派學生軍到祁縣、太谷等地,找晉商們借錢。學生軍先從祁縣渠家開始,開口就是200萬兩白銀。不借?愣頭青學生不好忽悠,“砰砰”朝天放了幾槍,渠家慫了,答應借40萬兩。OK,下一家。
有錢就有兵,他從洪洞、趙城等地招了一批好勇斗狠的青年,組成敢死軍,緊急開往娘子關。
他派南桂馨去找陜西都督張鳳翙請援,派常樾、賈德懋去找段祺瑞疏通,看能不能和談。
段祺瑞是袁世凱的頭號馬仔,賈德懋是段祺瑞的學生,能說得上話。
段老師沒給學生面子,他讓賈德懋給閻錫山帶個話:無條件投降。
段祺瑞的傲慢,激起了閻錫山和兄弟們的斗志,謀士景梅九對閻錫山說:袁奴欺人太甚!惟有一戰,不可退讓。打勝了直搗北京,打敗了分散撤退,怕他個球。
壯哉!我豁出去了。閻錫山決定親赴娘子關督戰,迎戰袁世凱。
袁世凱不會親自來的,來的是他的小弟曹錕統率的北洋第三鎮,下面還有旅長盧永祥、營長吳佩孚、連長王承斌、司務長張福來,未來都是一方諸侯。他們都是從東北趕過來的,一路風塵仆仆,豬肉燉粉條都還沒來得及消化,又要吃刀削面了。
守娘子關的晉軍,有4門老式火炮,他們的對手盧永祥有2個山炮連,數量多,性能好。
清軍占領關外面的制高點之后,架上火炮猛轟娘子關,晉軍老式火炮射程太近,被清軍火炮輕松壓制,死傷500多人后,晉軍實在頂不住了,閻錫山下令棄關撤退。
新手對滿級就是這么無奈。氣氛拉滿了,你也豁出去了,拼盡全力,極限操作,結果被對方一招撂倒。
不是你不夠努力,也不是你做錯了,只怪命運無常,讓你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遇到了不該遇到的對手。
北洋軍向太原殺奔而來,閻錫山來不及傷感,安排大家戰略轉移:他自己帶一隊人往晉北撤,副都督溫壽泉帶一隊人往晉南撤。
有人提議死守太原,被趙戴文懟了回去:都督府是死的,都督是活的,該守就守,該退則退。
余則成不是說過嗎,有一種撤退叫勝利,有一種失敗叫占領。
騎馬躍出太原北門的那一刻,閻錫山心情是愉快的,他體會到了飛翔的感覺。
從起義到撤出太原的這45天,閻錫山沒有脫過衣服,沒有上床睡過覺,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每天焦慮恐懼,現在失去了,反倒解脫了,用他自己的話說:簡直如釋重負。
05
晉北是個好地方,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原來,太原起義后,晉北各地豪杰群起響應,續桐溪、弓富魁在五臺起義,組成了“忻代寧公團”,很快發展到3000多人;大同革命黨人起義,成立了大同軍政府;綏遠革命黨人,也在歸綏(呼和浩特)、包頭發動了起義。
用后來流行的話說,這里革命基礎較好,還有幾塊完整的根據地。
閻錫山決定去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綏遠包頭一帶,尋找落腳點,保存力量,再圖發展。
路上,朔方興討使孔庚(興討使為官名,此人后面還會重點講到)趕來會師,發動歸綏起義的周維藩率領隊伍趕來會師,一些其他小股部隊也趕來會師。
山西軍政府都督的牌子還是有含金量,在這個小王國里,這就是中央,是正統,牌子一亮,各路義軍都得臣服。
轉戰晉北這段日子,正值冬天,將士們頂風冒雪,缺吃少喝,苦不堪言。
包頭什么情況,誰也不知道,革命旗幟還能打多久,也也不知道。
軍隊士氣一天比一天低落。再這樣下去,隊伍走不到包頭,就要散伙了。
閻錫山決定交給張樹幟一個艱巨的革命任務:想辦法搞點吃的穿的來。
張樹幟是閻錫山早期的貴人,閻錫山要升團長,張樹幟幫他扳倒障礙;閻錫山要造反,張樹幟幫他拉來兩營人馬;閻錫山要當都督,張樹幟第一個沖上去給他披上黃袍。
有如此優秀的從龍之臣,閻錫山倍感欣慰。
這一次,張樹幟也沒有令閻錫山失望,他直接找河曲知縣要銀洋2萬元,不給,就打到知縣給為止。他用這2萬元買來了大批布鞋、棉襖、面粉、大米。
閻錫山大吃一驚,問題這么容易解決了,那我們之前的苦不是白吃了嗎?
張老哥,不是我批評你,你是個革命軍人,要注意影響,下不為例,???唉,這饃饃可真香。
閻錫山一口饃還沒咽下,張樹幟又給他一個驚喜——四門神功大將軍炮。
這幾門炮的生產日期是大清同治年間,一直放在河曲縣衙,張樹幟去要錢的時候,覺得放在縣衙簡直浪費,就把它們順走了。
這些爺爺輩的火炮打北洋軍不行,但橫掃晉北弱雞清軍沒問題,遇到城寨,也能轟開,更重要的是,這幾件裝備還有疊加buff的功效,火炮聲音巨大,氣勢十足,一次裝填10斤火藥,炮聲能傳到30里之外,士兵們有了它,特別有安全感,打仗特別得勁。
閻錫山大喜,天助我也!他在黃河灘上發表演說,鼓勵將士們不要因為暫時的失敗而喪失斗志,號召大家抖擻精神,把革命進行到底。
全軍士氣大振。
在河曲古城鎮,又有兩個人楊瑞鵬、王肯堂,加入了隊伍,這兩人在包頭策動起義失敗了,特地趕來會師,他們給閻錫山帶來了重要消息:綏遠清軍兵力不多,包頭一戰可下。
閻錫山很高興,帶著軍隊出發了,一個星期后,他們到達包頭城外。情報是對的,包頭就500多清軍,閻錫山一嚇唬,清軍就撤了。
閻錫山率軍進駐包頭,在這里囤積糧草,收編流散隊伍,建設根據地,實力恢復得很快。他以包頭為基地,又攻占了薩拉齊、托克托,綏遠將軍堃岫高舉滿蒙合作的大旗,召集土默特旗蒙古騎兵助戰,也擋住不閻錫山的攻勢。
正當閻錫山謀劃攻打歸綏(呼和浩特)時,省里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讓他速回太原。
我沒聽錯吧,北洋軍還在太原呢。
06
閻錫山轉戰晉北,遠離中心區域,信息閉塞,幾天就變成了土帽,不知天下大勢已變。
袁世凱和孫中山基本談妥了,和平了。
閻錫山大喜過望,率軍趕回太原,走到忻州時,正逢大年初一,忻州知州朱善元很懂事,為閻錫山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并送上了20萬兩白銀勞軍。拜年時,他又獻給閻錫山一副對聯:龍鳳呈祥機運轉,旗鼓重張震軍威。恰到好處的馬屁,把情緒價值拉滿了。
蒼天啊,一下子爆出這么多爽點,你是想讓我爽死嗎?
蒼天說你想多了,我只是驗證一下,樂極會不會生悲。
當天,袁世凱以大總統的名義,給閻錫山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命令他停止前進,原地等候,接受調查。
閻錫山的心情,降到了冰點,他不敢違令——北洋軍還在太原呢。
問題出在哪兒?
袁世凱和孫中山是基本談妥,不是完全談妥,閻錫山就處在基本和完全之間。
雙方爭論的點在于,孫中山要求各起義省份,都督仍由革命黨人擔任,袁世凱提出起義省份不包括山西、陜西等北方各省。
閻錫山:山西不是起義省,那我們算什么?
袁世凱:你們算土匪,曹錕就是去剿匪的。
這是表面理由,真正的原因在于,山西地理位置太重要,袁世凱不愿讓革命黨人掌握山西,而且北洋軍占領了太原等地,山西軍政府已經失敗了。成功了才是起義,失敗了就是叛亂。
為了保住山西和閻錫山,孫中山與袁世凱電報往來23次之多,最后放了狠話:如果不承認山西為起義省份,即使南北和議破裂,在所不惜。袁世凱這才松口。
1912年4月4日,閻錫山回到太原復位,復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告全國:今奉大總統命令,率軍回省。
這句話并不多余,這不是給全國人看的,而是給袁世凱看的。
在忻州的一個半月,閻錫山沒有閑著,他用兩件事情向袁世凱表了忠心。
孫中山和袁世凱爭論在哪里定都,閻錫山明確表態支持袁世凱定都北京,交了投名狀。
他還請定襄人董崇仁出山,赴北京公關袁世凱。
董崇仁不是一般人,他爸是金牌包工頭,長期包攬皇家工程,小時候董崇仁進皇宮都不用刷臉錄指紋,認識了很多宮里面的人。長大后,他結識了袁世凱,袁世凱認為他有利用價值,收了他做門生,讓他打探宮中消息。兩人關系密切。
都是鄉黨,而且閻錫山有潛力,幫他一把也算投資未來。董崇仁進京幫閻錫山說了不少好話。
此時,閻錫山手上有幾千人馬,這些人馬雖然不能打回太原,但打游擊、搞騷擾綽綽有余,袁世凱如果想安安穩穩當大總統,就得考慮到這一點,逼急了,閻錫山還真可能變成土匪。
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閻錫山才得以復位。用吳站長的話說,這叫黨國栽培, 個人表現。
閻錫山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動物。
造反之前,他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當都督之前,也沒有實習期和試用期,一上來就是干。
從1911年10月29日上位,到1912年4月4日復位,短短4個月摸索,他就上手了。
他頂得住總公司打壓,扛得住分公司的倒閉,帶業務領骨干北上開拓市場,大獲成功。
他會調動一切資源為目的服務,不管是搞錢,抓壯丁,還是動用人脈。
他懂得在什么時候強硬,殺起來人毫不手軟,也懂得在什么時候滑跪,跪的時候動作絲滑,看不到表演痕跡。
他是革命者,更是精明的現實主義者,當年“吉慶長”商號清脆的算盤聲,已化為他的肌肉記憶,他已達到“手中無算盤,心中有算盤”的境界,機關槍的射速,都趕不上他撥算盤的手速。
你可以懷疑他若隱若現的革命性,但不要懷疑他的審時度勢的算計能力。
在復位的那一刻,閻錫山窺見了權力的本質——它從不因理想主義而慈悲,卻永遠為精明的現實主義者敞開大門。
題外話:
這一篇本來想寫到袁世凱死為止,但內容太多,很多精彩內容不忍舍去,所以寫得比較細,沒按計劃寫完。閻錫山和晉綏軍集團,其劇本的結局,早已寫就,所欠的,是戲劇性的偶然,以及一個個串起來的、有意思的故事。
我是講歷史故事的,只要精彩的地方,都不會輕易舍棄。
我隨心寫,大家隨心看,不貪快,不趕節奏,舒服就好。
歡迎捧場,追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