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世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p>
其實,真正的成熟,是面對令人感到不快和困擾的生活,依舊能穩住情緒,保住心態。
同時,就算人逢喜事精神爽,也懂得不張揚,保持克制,知世故而不世故。
如此,不刻意討好誰,也從不去求得誰的認同,更多的時候,是讓自己活得通透,開朗,自在。
最終,不求認可而丟失自尊,不必因自證而迷失自我,而是一邊安靜地體驗人生,一邊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自由和從容。
不求認同而丟失自尊
那些為了求得別人認可而放棄自尊,甚至活得沒臉沒皮的人,其實是可憐又可悲的。
人生在世,誰都有自己的無奈和痛苦的地方,但是我們總不能因為一時遭受不幸就自甘墮落,或者因此變得自暴自棄到底了吧?
而且我們也只不過是一時掉進困境里,又不是一輩子出不來了,倘若因為這樣的原因,然后就慌不擇路地乞求別人的幫助,奢望他人伸出援手的話。
那么,首先你會在心態上變得脆弱,甚至因為有求于人而頓時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內心受挫。
以至于為了求得認同,慢慢連自己的自尊心都完全丟光了。
很喜歡的一段話:
“成熟的標志就是,不需要靠別人的巴結獲得優越感,不需要靠別人的認同獲得價值感,不需要靠別人的表揚獲得存在感;
而是允許自己被否定、被批評,但心里明白這并不說明什么,這只是旁人片面的判斷,自己無需認同?!?/p>
別人過得好不好,其實跟你沒有多大的關系,看到別人過得好,自己就想著蹭一下,甚至巴不得當對方的小跟班,其實是幼稚且搞笑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羨慕別人,為了獲取別人的認可,就不斷地活著別人的評價和眼光里。
更多的時候,你應該為追求獨立的自我而努力去探索,堅持,而不是為了世俗之見而丟失自尊,喪失自我。
不因自證而迷失自我
有人說:
“這個世界上,但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所談論的話題,無外乎三個:
拐彎抹角地炫耀自己,添油加醋地貶低別人,互相窺探地搬弄是非?!?/p>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恩怨。
其實,人活一生,真的挺難的。
這種難,就在于人性太復雜,人心太叵測了。
以至于當我們處于不同的圈子里,自然會看到不一樣的人性,因為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然后你就會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在計較,有的在刁難,有的在壓榨,有的在摧毀。
總之,一個人對人性了解得越多,就越不喜歡跟人打交道。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為了向人性自證,其實是蒼白的,甚至可以說應該為這樣的自己感到可憐。
換個角度看,你可憐人家,誰可憐你?你向別人解釋,誰向你解釋?
人心都是相互的,與其大動干戈、苦不堪言地自證,不如學會靜下來,回歸內心,與人保持距離。
尤其是跟生活里的閑人、小人、爛人保持距離,我們才能穩住自我,守住自我。
真正的成熟,安靜而獨立
沒有誰的一生,是完美的。
同樣,誰的一生里,都不能活到這么一種高度,就是自己能讓所有人喜歡。
真正的成熟,是不會想著得到他人的喜歡,然后委屈自己,貶低自己去迎合和討好誰。
相反,那些安靜而獨立的人,通常都是活得清醒,理性,也是從來都足夠淡定和無所謂的。
尤其是對于人情冷暖的人情世故,他們更是敢于做到足夠的冷淡,根本不屑討誰喜歡。
就像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里描寫的:
雷蒙問貝婭特麗絲:“您不愿意討人喜歡?”
她眼里閃過一道光:“我愿意用我本來的樣子討人喜歡?!?/p>
保持內心的安靜,做到足夠的淡定,專注于你自己的世界,安靜于你自己的時光。
如此,美好總會與你不期而遇,幸福也會時刻伴你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