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4A08號展臺前人頭攢動。當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與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共同揭幕捷途縱橫G700的瞬間,聚光燈下的不僅是一臺車,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向全球豪華越野市場發起沖鋒的號角。
捷途縱橫以“心所向,自縱橫”為主題,攜全系產品——縱橫G700、G90(參數丨圖片)0、F700、G600,以及奇瑞自研的兩棲航行推進器、云臺越野底盤等“黑科技”高調亮相。
這場發布會,既是對技術實力的集中展示,亦是對品牌高端化路徑的深度詮釋:捷途縱橫正以“豪華電混越野”為矛,試圖刺穿長期被德系、美系品牌壟斷的高端市場鐵幕。
從“旅行家”到“越野家”的戰略升維
捷途的崛起,堪稱中國汽車品牌“草根逆襲”的范本。
自2018年以“旅行+”戰略切入10萬級SUV市場,僅用7年時間便實現累計銷量152萬輛、2024年單年56萬輛的業績,其成功秘訣在于精準捕捉了中國家庭自駕游需求的紅利。
然而,當電動化浪潮重塑產業格局,單純依賴性價比已難支撐品牌持續向上。捷途縱橫的誕生,標志著捷途從“大眾化旅行車專家”向“高端越野生活方式引領者”的戰略轉型。
這一轉型直擊兩大行業痛點:
其一,填補了品類空白。傳統豪華越野車(如奔馳G級、路虎衛士)在新能源轉型中步履遲緩,而新興電動越野品牌又受限于技術積淀。捷途縱橫依托奇瑞集團28年造車經驗與全球八大研發中心,將混動技術與硬派越野深度融合,開創“電混+豪華+全地形”的新品類。
其二,重構了價值邏輯。當消費需求從“工具屬性”轉向“體驗價值”,捷途縱橫通過“旅行+”生態的升維,將越野從功能性場景拓展至生活方式表達。其與頂火、超境等改裝品牌聯名推出的共創車型,以及整合龐巴迪游艇、低軌衛星通信等高端服務的生態布局,正構建起“車-場景-服務”的閉環體驗。
這種戰略選擇背后,是中國汽車產業格局的深層變革。2024年,自主品牌在30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占比突破15%,較2021年增長4倍,而BBA等傳統豪強銷量集體下滑。捷途縱橫的登場,恰逢中國品牌借助新能源技術實現價值重估的歷史窗口期。
技術冗余:定義豪華越野的新基準
如果說品牌定位是戰略層面的謀篇布局,那么技術實力則是刺破市場壁壘的利刃。捷途縱橫的“技術冗余”策略,體現在三大核心領域。
首先,是動力系統的革命性突破。
捷途縱橫的鯤鵬超能混動CDM-O,搭載了熱效率45.5%的2.0TD混動專用發動機,配合縱置2擋DHT變速箱與P4電機,實現665kW綜合功率與1135N·m扭矩,遠超奔馳G級4.0T V8發動機的452kW/700N·m。
其采用的解耦電四驅方案,通過前橋雙電機與后橋行星齒輪組,將輪端扭矩放大至6446N·m(前軸)與10351N·m(后軸),較比亞迪DMO平臺提升約30%。
而縱橫兩棲黃金增程CEM-O系統,則使用了更激進的1200kW四電機系統,配合800V渦輪推進器,使G900實現18000N·m輪端扭矩與4.5節航速,開創“水陸雙棲”越野新形態。與之搭配的寧德時代800V 6C麒麟電池,支持6分鐘快充80%,IP68防水與1300MPa電池護板,則徹底打消電動越野的安全焦慮。
其次,就是底盤技術的范式創新,縱橫云臺越野底盤堪稱機械與電子的交響。
搭載的全主動懸架系統,能夠通過前視預瞄攝像頭實時掃描路面,結合雙腔空簧與CDC減震器,實現150mm懸架行程調節與350mm離地間隙,即便在40°側坡路況下,車身傾斜度可自動控制在5°以內。
而矢量四輪驅動,則能讓四輪獨立電機支持±10°后輪轉向,解鎖蟹行模式與原地調頭,最小轉彎半徑較傳統越野車減少30%。
此外,搭配兩棲工程學設計,融合船舶流體力學,G900的IPX8級防水艙體與自排水系統,使其具備1.05m涉水深度與40分鐘持續航行能力,真正實現“跨介質通行”。
第三,就是智能生態的降維打擊。
捷途縱橫的智能化不止于座艙交互,而是構建起覆蓋“天地人車”的立體網絡。
捷途縱橫搭載的蒼穹互聯系統,可以通過低軌衛星實現無人區通訊,延時低于100ms,資費與4G網絡持平,徹底解決越野場景的“信號盲區”痛點。
而獵鷹智駕700S,則更是搭載華為乾崑ADS 3.0,支持越野場景下的自動尋徑、涉水深度預判與巖石模式扭矩分配,將硬派越野的駕駛門檻降至“小白友好”級別。
針對那些高海拔地區的用戶,或者喜歡挑戰高原極限的越野愛好者,捷途縱橫還提供了舒壓智能氧艙,采用膜分離制氧技術,可在海拔5000米提供93%純度氧氣,配合生命監測與AED除顫儀,構建醫療級安全防護。
可以看到的是,這種技術冗余策略的本質,是通過超前配置建立“代際差”。當對手還在比拼三把鎖與分動箱時,捷途縱橫已用兩棲推進器與矢量電機重新定義越野的物理邊界。
產品矩陣:從功能滿足到場景征服
捷途縱橫的產品布局,體現了對越野場景的深度解構。
比如,縱橫G700,絕對稱得上是全地形的性能標桿。
作為序列旗艦,G700以“硬派方盒子”造型與77英寸環幕座艙,平衡野性與精致。其搭載的智能全地形系統,可自動識別沙地、巖石、雪地等9種路況,并聯動三把電控差速鎖與2擋低速四驅,實現900mm涉水與45°爬坡能力。頂火共創版與超境共創版則通過改裝生態,滿足從極限穿越到城市潮玩的多元需求。
而縱橫G900,則屬于兩棲物種的降維打擊。G900的顛覆性在于將“越野”升維至“跨野”。其800V推進器可輸出2500N推力,配合四輪電機獨立矢量控制,既能以4.5節航速橫渡湖泊,又能依托18000N·m扭矩攀越巖石。
這種“可飛天、可遁地、可渡江”的能力,重新劃定了豪華越野的價值坐標系。
至于唯一的皮卡車型——縱橫F700,則掀起了皮卡的功能革命。
作為電動皮卡,F700的3.5噸拖拽能力與智能防擺系統,使其成為移動營地中樞。拖車取電口可直接為房車供電,而車載無人機掛載接口,則讓“探路-拍攝-救援”形成閉環。這種設計,將皮卡從工具車轉化為戶外生態的核心節點。
產品矩陣的背后,是捷途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洞察:當越野從“征服自然”轉向“自然共處”,產品必須兼具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與日常使用中的精致感。
行業重構:中國品牌的破局與挑戰
捷途縱橫的野心,不止于做“中國的大G”,更要成為全球電混越野規則的制定者。這種野心的底氣,源自三重產業機遇。
首先,捷途縱橫的誕生,正值技術代際更迭的窗口期。
內燃機時代,越野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機械素質,而這恰是歐美品牌的傳統優勢。電動化浪潮中,三電系統與智能控制成為新賽道,中國品牌憑借新能源產業鏈優勢,得以實現“彎道超車”。捷途縱橫的鯤鵬混動與云臺底盤,正是這一趨勢的具象化體現。
其次,就是消費市場與文化,正經歷全新的重塑、轉移。
新一代消費者對豪華的定義,從“Logo溢價”轉向“體驗獨特性”。捷途縱橫通過GAIA架構的開放性與改裝生態,讓用戶參與車輛定制,這種“共創豪華”模式,正瓦解傳統豪車品牌的單向價值輸出體系。
最后,就是全球市場的結構性機會。
在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越野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符號。而捷途縱橫可以依托奇瑞的海外渠道網絡(已進入全球60國),可將“電混越野+旅行生態”的組合拳快速復制,避開歐美市場的品牌認知壁壘。
當然,捷途縱橫是否能夠站穩高端電混越野市場,同樣需要解決一些挑戰。
首先,如何塑造品牌認知。從10萬級市場躍升至50萬+價位段,捷途縱橫需要重建消費者對“豪華”的信任。張朝陽成為G700首任車主,盧靖姍擔任“縱橫生活家”,正是通過名人背書加速品牌高端化認知。
其次,新技術必須經受長尾驗證。兩棲行駛、矢量電機等創新功能,需經受極端環境與長周期使用的考驗。捷途選擇與獵豹保護基金會合作開展非洲實地測試,既是對可靠性的自證,亦是對品牌責任的彰顯。
第三,需要解決好生態協同的效率問題。如何將捷途的“旅行+”生態涉及跨行業資源整合入捷途縱橫生態,并且彰顯更豪華、更奢適、更貼心的服務,這些將決定用戶體驗的成敗。
當縱橫G900從展臺緩緩駛過,其輪胎碾過的不只是展館的地板,更是中國汽車工業向高端突破的歷史門檻。捷途縱橫的意義,遠超一個產品序列的誕生:它證明了在電動化與智能化驅動下,中國品牌完全有能力定義豪華越野的新標準。這種定義,不是對傳統的簡單模仿,而是以技術冗余重塑性能邊界,以生態升維重構用戶體驗,以文化自信書寫全球敘事。
正如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所言:“縱橫的時代,迎來時代的縱橫。”在這場百年未有的產業變局中,捷途縱橫正以“電混越野”為支點,撬動中國汽車品牌從跟隨到引領的質變。而當G900的渦輪推進器劃開水面,激起的漣漪終將匯成巨浪——那是一個屬于中國豪華越野的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