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國鋒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黎明
谷雨時節的浮梁縣江村鄉中洲村,連綿青山下,20多名村民正栽種著翠綠的草珊瑚苗。隊伍最前方,皮膚黝黑的徐建有仔細檢查每株苗木的栽種深度。“根須要舒展,覆土要壓實”——這名返鄉創業8年的青年,如今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草珊瑚專家”。
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徐建有帶著全部積蓄回到老家。起初,他與同伴種植有機稻、油茶,但效益始終不溫不火。轉機出現在2020年,他在藥材市場發現草珊瑚的特殊價值:林下種植不毀生態,管理簡單效益穩。為驗證可行性,他背著土壤樣本去做檢測。
“當時全村沒人相信樹底下能種出‘金疙瘩’。”徐建有在自家后山開辟試驗田,白天記錄生長數據,晚上研讀科學栽培和管理知識。經過3年摸索,他獨創的套種模式,畝產較傳統方法提升20%。試種的草珊瑚,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今年計劃種植7000畝草珊瑚,目前已經種植了4000余畝。”徐建有說。
走進徐建有的草珊瑚種植基地,可見杉木林下整齊排列的草珊瑚苗。“這些‘懶人莊稼’一年只需除一次草,但每公斤能賣16元。”徐建有算著經濟賬:烘干后的草珊瑚葉片能做藥,莖稈可制保健品,連根須都是涼茶原料。他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已帶動幾十戶村民參與種植。
村民徐繼躍正在給草珊瑚新苗覆土。他是脫貧戶,靠著在基地務工,去年全家增收4萬多元。“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像他這樣的固定務工村民,基地已吸納20余人。
站在新擴建的育苗大棚前,徐建有指著遠處的加工廠地塊說:“明年,這里會有烘干車間和提取生產線,草珊瑚種植面積也將擴大至1萬畝。”他剛與國內多家醫藥企業和保健品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計劃打造集中草藥種植、加工、觀光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園。這個春天,4000多畝新苗正在青山沃土間扎根,孕育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來源:江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