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的末代皇后來,人們想起來的常常是溥儀的皇后婉容,但她是1922年與末代皇帝溥儀成婚的,那時已經是民國十一年,大清王朝早已滅亡。因此她算不得清朝最后一位皇后。
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后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的侄女,光緒帝的皇后葉赫那拉氏,又稱隆裕太后,她也清朝最后一位太后。
隆裕太后畫像
據傳,明末努爾哈赤攻滅葉赫部時,葉赫部首領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北环Q為“葉赫那拉氏的詛咒”。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后妃也有不選葉赫的祖制。??
但這是個傳說,因為清宮里后來出現了葉赫那拉氏后妃,乾隆皇帝的寵妃舒妃就是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與愛新覺羅氏也有很多聯姻的例子。
但終結清王朝統治的確實是葉赫那拉氏,也就是今天要講的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照片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父親是慈禧太后的弟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姑母一位是慈禧太后,另一位是葉赫那拉?婉貞(光緒帝生母)。
她生于同治七年(1868年),比光緒大三歲,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成婚。次年二人大婚,據說大婚之前某個深冬的夜里,紫禁城突起大火,燒毀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慈禧太后為了保證婚禮如期舉行,居然責令工匠們日夜趕工,在火場處搭蓋起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彩棚,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都難辨真偽。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光緒帝與隆裕正式大婚,皇后由太和門被迎入宮。與此同時,瑾、珍二姐妹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后宮,封為瑾嬪和珍嬪,她們也是光緒皇帝一生僅有的兩個妃嬪。這一年葉赫那拉皇后已經21歲,瑾嬪15歲,珍嬪13歲,光緒皇帝18歲。
光緒帝的三個女人
入宮后葉赫那拉皇后并沒有住進坤寧宮,自康熙第二位皇后鈕祜祿氏去世后,歷代的皇后都沒有再住進坤寧宮,而是分別選擇東西六宮的某處宮殿居住。隆裕住進了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瑾嬪住進延禧宮,珍嬪住進了景仁宮。
葉赫那拉皇后姿色并不出眾,且性格柔懦,又是被慈禧太后逼著娶回來的皇后,因此光緒皇帝很不喜歡她,他更喜歡年輕活潑的珍嬪。
《國聞備乘》曾記載:光緒大婚之后,與皇后不甚親睦,而與瑾妃相處漠漠。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光緒與珍妃
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慈禧太后六旬大壽,瑾嬪晉封瑾妃,珍嬪晉封珍妃。這一年十月,光緒用庫存的珍珠、翡翠為珍妃串制了一件珍珠旗袍,在陽光下,光彩奪目。不巧被慈禧太后撞見了,慈禧太后大怒,以其崇尚浮華,不尊家法,將珍妃和姐姐瑾妃一起降為貴人。據清宮檔案記載,在降為貴人的前一天,珍妃還遭到了“褫衣廷杖”,就是扒去衣服打?;叔獯藨吞帲@在清朝一代是極為罕見的。
在光緒帝的堅持下,第二年,恢復了珍妃和瑾妃的封號。
葉赫那拉皇后既不得光緒皇帝喜歡,在宮中又不會討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她和光緒寵愛的珍妃更是矛盾重重。
光緒與隆裕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瀛臺,珍妃也受到牽連,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并幽閉于鐘粹宮后的北三所壽藥房中,據說那里是明朝奶媽們養老居住的地方。珍妃在這里受到各種非人的虐待,這時她年僅22歲。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初,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和葉赫那拉皇后慌忙出逃。出逃前,命太監崔玉貴將幽禁中的珍妃喚出,讓珍妃自盡,珍妃不從,慈禧遂命眾太監將其推入位于寧壽宮后貞順門的井中溺亡。當時,珍妃年僅24歲。
29歲的光緒帝看著這一切,痛心不已,卻愛莫能助。也許變法失敗的那一天,他已經心如死灰。32歲的葉赫那拉皇后看著年紀輕輕的珍妃被逼跳井,不知道到作何感想。也許在得償所愿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到悲哀。
如今修繕后的珍妃井
第二年,1901年春,清廷與八國聯軍講和,慈禧、光緒回到了紫禁城。慈禧命人將珍妃尸骨打撈出來,裝殮入棺,葬于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并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
光緒二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駕崩,走完了自己壓抑憋屈的一生,年38歲。此時的葉赫那拉皇后已經41歲,她和光緒成婚二十年,卻無半點夫妻恩愛之情。
光緒皇帝畫像
慈禧太后遺命醇親王載灃(光緒異母弟)年僅3歲的兒子溥儀為新皇帝,其父載灃為攝政王,慈禧太后尊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未時,慈禧在儀鸞殿去世,享年73歲,葬于菩陀峪定東陵。定謚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謚號共22字,為清代及中國歷代皇后之最。
溥儀即位后,年號宣統,葉赫那拉皇后被尊為皇太后,稱為“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侍?。因溥儀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攝政王載灃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醇親王載灃
宣統繼位后,隆裕太后又將瑾妃進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并將死去的珍妃追封為恪順皇貴妃。也許此時的她對珍妃姐妹早已沒有了怨恨,只剩下無盡的同情和感嘆。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為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眼看著清王朝氣數已盡,民主共和已是大勢所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布《清帝遜位詔書》,親手結束了清王朝276年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統治。
兩年后,即民國二年(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謚號孝定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將其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之一)。
而后民國四年(1915年),尚在人間瑾妃(時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將珍妃也遷葬入光緒崇陵妃園寢,并在珍妃井北側的門房為她布置了一個小靈堂來供奉珍妃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上書“精衛通誠”,以紀念自己妹妹珍妃對光緒皇帝的一片真情。
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逝于永和宮中,年51歲,以端康皇貴妃的身份葬于崇陵妃園寢,累加謚溫靖。
崇陵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