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智睿
唯有以“一刀切”的剛性,才能斬斷“下不為例”的僥幸,令他們無后門可躲、無退路可走,在規定即底線的清醒下大踏步行得更穩、底氣更足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不加“試行”既展示出中央推進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更彰顯動真碰硬的擔當,釋放出“八項規定是鐵規矩、硬杠杠”的鮮明信號。
不留余地,破解“試探性觀望”。“試點”“試行”等表述給人感覺有點含糊,成為過去不少地方政府不作為、慢作為的“擋箭牌”。八項規定出臺之初,曾引起一些人“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質疑,甚至一些黨員干部也在內心盤算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然而,從八項規定不加“試行”,到“一般不得”“原則上不”等柔性表述被“必須”“嚴禁”等硬性要求所取代,“一般”到“一律”的語詞之變,讓“柔性留白”徹底轉變為硬性約束,以確定性消除模糊空間。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唯有以“一刀切”的剛性,才能斬斷“下不為例”的僥幸,令他們無后門可躲、無退路可走,在規定即底線的清醒下大踏步行得更穩、底氣更足。
不打折扣,破解“選擇性執行”。八項規定是新時代黨的“徙木立信”,體現了言出必行的態度。八項規定實施之初,有人不以為意,認為“雷聲大雨點小”;有人心存僥幸,覺得法不責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作風建設沒有過渡期,從嚴治黨不容打折扣,從公款月餅禁令到電子紅包納入監管,從酒桌辦事潛規則的瓦解到“會所歪風”的銷聲匿跡,從查處頂風違紀到深挖隱形變異,鐵紀真正生威“長牙”,不斷釋放出越往后越嚴的信號,促使黨員干部作風之變從“不敢”升華為“不想”,將精力聚焦到干事創業的主線上來。干部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滿意度就高一點,在凡違必究、露頭就打的鐵律共識前,監督常在、威懾常在就不會是“一陣風”。
不言收兵,破解“階段性過關”。糾風之難,難在長久,難在防止反復。作風建設必須久久為功,追求“速勝”反而會陷入“整治—反彈—再整治”的惡性循環。八項規定始終在路上,從整治文山會海到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從大數據篩查公車軌跡防止車輪腐敗反彈,到信訪舉報分析精準畫像,“四風”表現有新變種,整治實招、硬招也推陳出新。作風建設不可畢其功于一役,要及時劃分禁區、描深紅線,變“運動式整治”為常態化糾治,防止老問題穿上“新馬甲”、杜絕“小管涌”淪為“大塌方”。黨員干部要在“不加試行”的深遠考量之上摒棄過關心態、到站心理,真刀真槍改進作風,干干凈凈履職用權,踏踏實實為民造福,以滴水穿石之功持續發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