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龔先生
“免費熱水裝個圍欄,大暖瓶接不了,小水杯不夠喝……這是在提供方便,還是在為難司機?”據央廣網報道,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甘肅多個國省干線服務區內的熱水器被設置了圍欄,導致過路司機取水不方便。視頻顯示,圍欄上方貼了一張溫馨提示:“禁止洗刷,僅供飲用,節約用水,杜絕浪費”。該事引起網友熱議后,涉事服務區的運營公司已排查拆除7處位于不同服務區內的熱水器圍欄。
(圖源 央廣網)
服務區免費提供熱水,本是一件好事,但好事沒辦好,令人鬧心,“像食堂阿姨盛菜的手,邊給邊哆嗦,給一半漏一半”——不少網友認為給熱水器加裝圍欄的做法過于簡單粗暴,防止浪費熱水可以有更合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地給更多人接水帶來麻煩。網友的吐槽其實是公眾對類似好事辦成鬧心事的抱怨。
現實中,在民生領域,好事變成鬧心事的事例不少。比如,有的地方為保障白天道路通暢而選擇夜間施工,周邊居民飽受噪音之苦;有的地方在居民區打造小眾網紅景點促進經濟發展,高客流卻使周邊居民日常生活不勝其擾;有的小區實施適老化改造,加裝了老年代步電梯,但速度極慢,有人開玩笑“出門接孫子放學,還沒到一樓,孫子都快畢業了”;有的地方修建起漂亮的無障礙坡道,但下雪天成了滑冰場……
(圖源 新華社)
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最終卻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原因并不復雜,說到底,就是服務意識不到位。以無障礙設施建設為例,有的地方為落實城市更新、無障礙城市建設等要求,給部分公共場所出入口修建了緩坡,但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建”,沒有充分考慮位置的便利性、防滑性等,有需要的人群用不上,也不好用。而某些民生舉措的決策過于草率,如設置便民夜市、導致周邊居民怨聲載道,也是決策之初要把民生好事辦好的理念不強所致。
提供免費熱水、基礎設施施工、適老化改造……若這些本應被點贊的民生好事總在“兌現”的過程中遭遇梗阻,顯然會讓公眾寒心,讓惠民舉措的效果打折扣,也背離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理念。
“本來是一杯暖心水,最后成了‘忘情水’”。從接開水受阻到民生好事變成鬧心事,類似事情值得有關方面反思服務理念和水準,決策前多一些前瞻性和換位思考,綜合考量多方訴求,尋找利益平衡點,真正把民生好事辦到百姓心坎上,以“高治商”的服務理念和治理方案,讓民生服務更有溫度,讓初心更熨帖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