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次充好、虛假維修、小病大修、漫天要價……困擾車主的機動車維修行業種種問題,有望得到有效治理。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25日)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已開始公開征求意見。交通運輸部表示,此舉旨在加強和規范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加快機動車維修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引導和促進機動車維修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優質服務。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53億輛,其中汽車3.53億輛。全國9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
專家介紹,近年來,我國機動車維修企業的質量信譽狀況整體呈現規范化提升趨勢,但部分企業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4月3日公布的2024年度機動車維修行業質量信譽考核評定結果顯示,1200家企業質量信譽等級為優良(AAA級);893家企業質量信譽等級為合格(AA級);1806家企業質量信譽等級為基本合格(A級);1244家企業質量信譽考核等級為不合格(B級)。不合格的機動車維修企業占比較大。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前不久公布的汽車維修消費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15日,江蘇省內涉及汽車維修消費方面的輿情信息共計47104條。汽修業價格宰客、過度維修、強制消費等不誠信問題時有發生。
調查發現,過度維修、亂收費等汽修市場亂象依然存在,表現在服務流程規范性不足,維修保養收費不透明,過度維修、無病亂修,以次充好、以舊代新,維修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合同簽訂不規范。在新能源汽車汽修服務方面,維修配件供應存在不足,維修技師素質有待提高,維保收費不夠合理透明,售后保障影響維修體驗。
機動車維修市場亟待加強管理,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攝影/章軻
上述征求意見稿提出,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實行計分制,考核總分為100分,加分為10分。企業管理指標中企業形象、獲獎情況、連鎖經營情況以及從業人員素質情況為加分項目。在考核總分中,維修質量考核占25分、服務質量考核占25分、經營行為考核占25分、環境保護考核占10分、企業管理考核占15分。
征求意見稿提出,考核期內未發生重大、特大惡性服務質量事件,且考核總分和加分合計不低于85分,其中,維修質量、服務質量和經營行為等考核得分在該項總分的85%以上,為AAA級;未達到AAA級企業的考核條件,考核期內未發生重大、特大惡性服務質量事件,且考核總分和加分合計不低于70分,其中,維修質量、服務質量和經營行為等考核得分在該項總分的75%以上,為AA級。
考核期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質量信譽等級為B級:發生一次死亡1人及以上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或特大惡性服務質量事件;出現超越備案經營范圍從事機動車維修經營的違法違章行為;企業技術人員、場地、設施設備和環境保護措施不符合備案經營業務條件要求;出現使用假冒偽劣配件維修機動車、承修已報廢的機動車、擅自改裝機動車或利用配件拼裝機動車的違法違章行為等。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機動車維修企業應當建立質量信譽檔案。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工作每年進行一次。考核周期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機動車維修企業質量信譽等級為B級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進行限期整改,實施重點監管。
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介紹,目前正組織開展“共筑滿意維修,讓車主更安心”質量服務月活動。全國30多個地方行業協會已聯合各地道路運輸服務管理部門、會員企業,圍繞提升維修質量、優化服務體驗、強化消費維權、加強服務監督等主題,開展質量承諾宣誓、消費者維權咨詢、維修技能提升培訓等活動。
業內專家表示,機動車維修行業應加快制定明確的維修服務的質量標準和收費標準,加大監管力度,完善投訴機制。制定行業自律公約。督促汽修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汽修企業應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鼓勵汽修企業開展品牌建設,加強普及汽修消費知識,避開消費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