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醫大中西醫結合醫院,韓東是患者心目中值得托付胃腸健康的良醫。他生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庭訓,熟稔經典。1985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又親炙施今墨先生第三代傳人門下,深得施氏學派精髓。施老先生在胃腸病診療上獨具匠心,韓東銘記恩師教誨: "胃為后天之本,腸為傳導之官,脾胃健則五臟安"。初入杏林時,他隨師父每日出診,見師父望聞問切間便能透過胃腸表癥直擊病機,開方用藥精準無差。
三年前,韓東接診了一位患有頑固性胃潰瘍的退休教師。患者反復胃痛、反酸,西藥治療效果不佳,整個人消瘦憔悴。韓東醫生運用施氏學派的辨證思路,四診合參發現患者脾胃虛寒、氣滯血瘀。他以黃芪建中湯合失笑散加減,加入高良姜溫中散寒,延胡索活血止痛。患者服藥十四劑后,疼痛明顯緩解,三個月后復查胃鏡,潰瘍面基本愈合。這份中醫療效深深印刻在韓東心中,也堅定了他傳承施氏學術的決心。
在腸病診療中,韓東善用施氏外治法。去年初診一位45歲女性,長期便秘伴結腸黑變病。患者面色晦暗,舌淡苔膩,韓東辨為脾虛濕盛、腸道傳導失司。他采用中藥保留灌腸,用火麻仁、肉蓯蓉潤腸通便,配伍莪術、蒲公英清腸化瘀解毒。同時在神闕、天樞穴貼敷桂枝、吳茱萸等溫陽理氣的藥餅。患者三個療程后,大便通暢,半年后復查結腸黑變黏膜恢復粉嫩。韓東解釋說:"中醫外治能直達病所,扶正祛邪,比單純口服藥起效更快。"
面對復雜病例,韓東常融合中西醫優勢。曾有位十二指腸潰瘍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青年患者,反復嘔吐宿食,胃鏡檢查顯示胃排空延遲。他在西藥殺菌、抑酸同時,給予半夏瀉心湯加減,重用黃連清熱燥濕,旋覆花降逆止嘔。患者一周后嘔吐緩解,三周后復查胃排空功能基本正常。韓東感慨:"中西醫結合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取長補短,讓療效最大化。"
韓東的診室里掛滿患者送來的錦旗。他常對年輕大夫說:"中醫看病要沉下心,把脈問診不能走過場。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開方時還得考慮患者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年過六旬的他仍在整理施氏醫案,希望將這份醫脈薪火相傳。在韓東醫生的診室里,那些因胃腸病痛飽受折磨的患者,總能在四診合參的片刻間,重拾對健康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