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輕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帶娃成了不少家庭的“頭號難題”。
于是,許多老人主動或被動的承擔起了帶娃的重任。
有的呢,剛退休就“上崗”,還有的甚至沒退休,就已經幫忙照顧孫輩。
根據社會調查統計的一組數據表明:
從孩子出生到上小學期間,有80%的家庭,存在老人帶娃的情況。
也就是說,目前老人帶娃,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養育常態。
可話說回來,老人帶娃并非易事。
有的老人體力跟不上,帶娃時力不從心,還有的因為長期勞累,身體健康受到影響。
那么問題來了,一般來說,老人帶娃到底有沒有最佳年齡呢?
其實,根據科學研究和社會觀察表明:
50—65歲可能是老人帶娃的“黃金階段”。
如果家里老人處于這個階段,那么不但是年輕人的福氣,而且往往在帶娃過程中,家庭幸福指數還很高。
那么為什么50-65歲是老人帶娃的“最佳年齡”呢?接下來從三個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
01.身體尚可,精力相對充沛
50—65歲的老人,大多剛剛退休或臨近退休,身體機能尚未大幅衰退。
并且,體力、精力和反應能力仍處于較好的狀態。
相比于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他們更能適應帶娃的體力消耗,比如彎腰抱孩子、陪孩子玩耍、應付孩子的突發狀況等等。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
中年后期,也就是50—65歲,是人生中“智慧與體力相對平衡”的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既能給孩子提供穩定的照顧,又不會因過度勞累而影響健康。
如此一來,既能給兒女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托舉,又不會讓年輕人陷入顧此失彼的無奈境地。
就像我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她就說自己當初因為生孩子太晚,母親來照顧孩子時都接近70歲的高齡了。
結果剛伺候完月子,媽媽就因身體原因,住進了醫院。
她說,那段時間,自己一邊照顧襁褓里的孩子,一邊因為母親的突然住院自責不已,整個人的狀態極差,負面情緒一籮筐,家里也滋生了各種矛盾與問題。
所以說,有個處于最佳“帶娃年齡”的老人,絕對是年輕人最大的福運。
02.經驗豐富,育兒更從容
50—65歲的老人,積累了豐富的育兒經驗。
相比于年輕人的手忙腳亂,他們更能從容應對孩子的飲食、睡眠、生病等問題。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老人,通常已經完成了職業生涯,有更多的時間和耐心陪伴孩子。
再加上仍舊有一定的精力儲備,所以照顧孩子時,更加得心應手。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名為“祖輩投入效應”。
指的就是處于中晚年時期的老人,更愿意將資源投入到孫輩身上,以促進家族的延續。
這種“心理動態”,也為帶娃這件事情,增添了極大的保障。
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50—65歲的人群認知功能尚未大幅衰退,能夠很好的與孩子互動,甚至輔導簡單功課。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老人在帶娃時,能夠讓年輕人省心省力許多。
03.心態穩定,減少家庭矛盾
年輕父母與老人之間的育兒矛盾,往往是家庭沖突的導火索。
可50-65歲的老人,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很好的規避這些問題。
一方面,這個階段的老人,心態更加成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較高。
他們能夠更好的與年輕人溝通,減少因育兒觀念不同引發的爭執。
另一方面,根據研究顯示:
中年后期的個體情緒調節能力更強,更傾向于家庭和諧,而非固執己見。
也正因如此,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在帶娃時,既能提供幫助,又不會過度干涉年輕人的教育方式,從而能夠大大提升家庭的幸福指數。
從這些層面來看,50—65歲的老人,確實是帶娃的“最佳人選”。
若家中有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愿意幫忙,也真的算是年輕人的福氣。
當然,老人帶娃是情分,不是義務。
作為年輕人,我們一定要明白,是老人的負重托舉,給了我們輕裝前行的機會。
所以,一定要感恩父母的付出,同時也要主動分擔育兒責任,避免讓老人陷入過度勞累、孤立無援的境地。
要知道,只有互相理解、共同協作,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更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