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評獎結果經二十八位專業評委投票已經產生。評委團由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電影攝影師、作家、媒體人、影評人、策展人等組成,二十八位專業評委分別是:韓杰、蔣欽民、陶紅、伍宇娟、郭美清、張昊、毛尖、韓浩月、李寧、陳志亮、井潤成、李霈霈、劉春陽、賈健、劉小黛、陸芳、馬戎戎、秦婉、沈韓成、唐大遠、肖揚、徐若風、軒邈Elias、田加志、張新偉、曾念群、徐志鵬、辛奇。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影片”獲獎的電影是《749局》《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花千骨》三部影片。陸川憑借電影《749局》拿下“最令人失望導演”和“最令人失望編劇”兩項獎項,胡玫憑借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獲“最令人失望導演”,包貝爾憑借《動物園里有什么?》和《大“反”派》獲“最令人失望男演員”,張淼怡憑借《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獲“最令人失望女演員”。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獲獎名單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影片
《749局》
號稱八年磨一劍,換來的卻是全面潰敗。整部影片的科幻場面簡直是大型外國科幻電影模仿秀,匱乏的想象力與過時的視覺呈現充斥著一種網絡大電影式的廉價感。劇情邏輯全線崩壞,外星生物與礦難懸疑強行嫁接成宿命論。人物淪為提線木偶,不僅男女主的感情戲份莫名其妙,一眾配角的形象也十分模糊,工具人屬性顯著。流量明星的光環,掩蓋不住敘事的空洞。影片試圖以本土超自然神秘故事實現國產科幻新突破,最終卻淪為一場偽科幻包裝下的青春傷痛鬧劇。(評語撰寫:李寧)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影片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試圖以“陰謀與愛情”重構經典,卻暴露出對原著精神內核的嚴重背離。影片將賈府衰敗與寶黛悲劇簡化為林家財產被侵吞的狗血宅斗,強行嫁接“金玉良緣”的世俗主題,徹底消解了原著對封建禮教下人性幽微的深刻洞察。從演員選角到人物塑造,堪稱災難。情節的粗暴拼貼更顯業余,“送宮花”“葬花”等名場面的雜糅毫無邏輯。如此荒腔走板的改編,無疑是對曹雪芹“千紅一哭”悲憫情懷的傷害。(評語撰寫:李寧)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影片
《花千骨》
把50集的電視劇強壓進97分鐘時間里,刪掉關鍵情節,略去人物動機,起承轉合全亂,邏輯幾近崩塌,加上粗制濫造的服化道和比十年前劇版還差的特效,錯上加錯再加錯的電影《花千骨》的大銀幕呈現堪稱災難級,原著劇粉夢碎了,經典IP被毀了,票房慘敗是合情合理,評分一路走低更是觀眾的抗議,央媒和影迷評其為“2024開年第一爛片”一點不冤!(評語撰寫:唐大遠)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導演
陸川《749局》
導演對《749局》的駕馭,就像是小馬非要拉大車。影片敘事上顯得東拼西湊且矯揉造作,無病呻吟還非要故作深沉,讓人看得不知所云如坐針氈。導演的人物塑造是最大問題,人物行為毫無邏輯可言,且鏡頭過于透支明星臉,配角的犧牲似乎也只是為了煽情而煽情。作為打怪特效片,影片的視覺審美和完成度堪稱災難,充滿山寨廉價感,各種西方科幻片元素的生硬縫合,讓這部至少可以是《九層妖塔》2.0的怪獸科幻片淪為《九層妖塔》0.5。(評語撰寫:曾念群)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導演
胡玫《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作為文學改編作品,影片在劇作立意、人物塑造和演員表演方面都存在較大問題,未能深度剖析原著精髓,經典場景處理倉促,人物關系鋪陳沒有充分展開,導致影片邏輯性不強。二次創作使得原著內核被大大削弱,單薄的愛情關系成為電影呈現主體令人唏噓,與觀眾對原著的情感期待存在一定差距。新人表演生澀,層次單薄,極大影響影片觀感,戲外演員對角色理解存在較大爭議,體現出導演在調控演繹方面能力的生疏。(評語撰寫:劉小黛)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編劇
陸川《749局》
劇作上,觀眾期待的“749局”的神秘感和高級感全無,整個故事就好像是小孩子搭積木,從各種西方類型片里信手拿來的“原材料”被任性地碼成一坨。故事基礎框架本就是個爛俗的末世打怪,人設又強行嫁接了青春疼痛文學的種種,劇本的根本問題甚至不再是原創性含量,而是各種山寨元素重組后,人物單薄抽象,主要角色行為動機模糊,臺詞各種尬聊,情節混亂不堪,根本無法捏合成一個邏輯清晰的完成敘事。(評語撰寫:曾念群)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男演員
包貝爾《動物園里有什么?》《大“反”派》
包貝爾的喜劇表演風格相當固定,他經常扮演飽嘗人生況味的“窩囊”小人物,但表演層次僅限于尬笑、瞪眼、嘶吼。他總想體現人物的單純善良,但最終淪為單薄、油膩浮夸。《動物園里有什么》本應是他的舒適區,《大“反”派》本應是他展現“另一個包貝爾”的機會,但對一位預制菜老廚師而言,走量比走心重要,完成比完美重要,你可以質疑他作為演員的演技,但你不能質疑他作為批發商的成功。(評語撰寫:馬戎戎)
第16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
最令人失望女演員
張淼怡《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飾演林黛玉本是巨大的幸運,但演員的顏值、氣質、性格、才情與角色零貼合卻是巨大的不幸。啟用新人本是導演的勇氣,但決策失誤讓勇氣變成了可氣。經典翻拍一代不如一代,經典角色“一黛不如一黛”——沒有資格參與選角的編劇曹雪芹說:“早知她演,我就不寫了。”(評語撰寫:馬戎戎)
來源:青年電影手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