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就在4月24日下午5點,我國的神舟二十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再次完成了載人航天的壯舉。
本次發射已取得圓滿成功,三名宇航員被穩穩的送上太空,如今已經順利進入中國空間站,和神舟十九號乘組人員團聚。
神舟二十號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再次突破了美國封鎖,也讓美國在國際上淪為了笑話。
如今我國的航天技術不僅得到了快速發展,空間還會迎接一位國際友人,那會是哪國航天員會進入空間站?本次神舟飛船發射有哪些亮點?
航天飛船
神舟二十號飛船自24日下午五點十七分起飛,飛行大約6.5小時后,成功和中國空間站完成對接。
完成對接之后,神舟二十號乘組和神舟十九號乘組拍下天宮合影,向全國人民報平安。
神十九神二十合影
這一天恰逢中國航天日,也是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55周年紀念日。
我國選擇在這一天發射神舟二十,是和“東方紅一號”的回響,更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
神舟二十飛船
神舟二十號搭載指令長是陳冬,在此之前已經完成了兩次太空航天任務,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兩位航天員是陳中瑞與王杰,兩人都是首次飛天,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常態化運營新階段。
此次任務的核心目標是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輪換,接替神舟二十的工作,進一步驗證中國空間站的長期駐留能力。
航天員將在軌駐留6個月,開展59項空間科學實驗,涵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微重力物理等多個領域。
央視報道
其中渦蟲再生機制研究有望為人類組織修復提供新思路,而高溫超導材料制備實驗則可能推動能源技術的革命性突破。
此外航天員還將執行多次出艙活動,安裝艙外設備,進一步提升空間站的綜合應用能力。
中國載人從1992年立項到2022年空間站全面建成,中國航天人用30年時間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航天員出征
截至目前,中國航天員累計41人次進入太空,單次出艙活動時長創下9小時的世界紀錄。
中國自主研發的機械臂技術、艙外航天服性能等關鍵指標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而這些成績都是我國頂著在外部的打壓拼搏而來,尤其是在美國的技術封鎖下,我國一次次沖向太空,
從組建中國空間站,到從月球獲取月壤,我們的一次次的技術突破都是在告誡美國,封鎖中國就只會作繭自縛。
航天海報
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沃爾夫條款》,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開展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試圖以此遏制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
然而14年后的今天,這一條款不僅未能阻止中國航天的崛起,反而讓美國自身陷入尷尬境地。
在技術封鎖的壓力下,中國航天不僅沒有停滯,反而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天宮空間站獨立建造完成,嫦娥探月工程實現月背采樣返回,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等等。
神舟二十升空
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國航天全鏈條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2024年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帶回珍貴樣本后,中國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研究申請,美國科研機構卻因《沃爾夫條款》的限制無法參與合作。
美國前NASA局長博爾登曾指責,美國簽訂的《沃爾夫條款》未能減緩中國的進步,反而促使中方走出一條完全獨立的發展道路。
美國前NASA局長博爾登
而且不僅美國內部,國際社會對《沃爾夫條款》的批評聲音日益增多。
歐洲航天局高級顧問指出,該條款阻礙了全球太空治理合作,是“損人不利己”的政策。
美國戰略學者也承認,中國的航天計劃在封鎖中加速推進,更指出中國已具備制定國際規則的能力。
而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持續發展,中國航天的“朋友圈”也在不斷擴大。
大阪世博會開園,中國月壤亮相
在今年的2月份,中國與巴基斯坦簽署《航天員選拔訓練協議》,5名巴方候選者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為期兩年的系統培訓。
中巴合作開創了發展中國家航天合作的新模式,不同于美俄主導的“技術輸出”模式,中方不僅提供培訓,還協助巴方建立本土航天員選拔體系。
如今已經選拔出兩名巴基斯坦航天員來華參加訓練,而在不久后的將來,1名巴基斯坦航天員將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參加聯合飛行。
航天飛行
這意味著巴基斯坦將成為第一個入駐中國空間站的國家。
除了巴基斯坦,國際上其他國家也紛紛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渴望和中國展開航天合作。
早在2019年,中國埃及就計劃合作埃及二號衛星、一個地面測控站和一套地面應用系統,并在同年正式啟動項目。
巴西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利用中國衛星檢測境內災害,為西政府災后重建決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神舟二十內部
截止去年年底,我國已經與5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訂了200份左右的航天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航天朋友圈的空前宏大。
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內部設施自然都是中文。
所以要進入中國空間站,掌握中文是硬性門檻。
中國空間站
這些想要合作的外籍航天員必須通過漢語水平考試五級,能夠熟練操作全中文界面的空間站系統。
意大利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已通過中文考核,計劃參與2026年駐留任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則開始與中國合作開發太空水稻育種項目,增進練過航天合作。
國際空間站現在采用“先下后上”的乘組輪換方式早已落后,而我國空間站支持多國航天員短期輪換駐留。
飛行平穩
這樣不僅有助于空間站科研實驗的順利進行,更展現了我國先進的航天技術。
神舟二十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打破技術封鎖,自主創新的有力證明。
我國航天朋友圈的不斷擴大,讓美國孤立中國的幻想徹底破滅。
中國空間站已敞開大門,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寫入星辰大海,未來的太空探索,必將建立在中國引導的多極化上。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央視新聞 2025-04-25 太空全家福來了!神十九、神二十航天員乘組拍下天宮合影
參考消息 2016-12-19 外媒稱中國沖擊西方太空技術封鎖挑戰美國主導地位
環球時報 2024年07月15日 偏執!13年了,它禁止了與中國合作
光明網 2025-04-23 1名巴基斯坦載荷專家將入駐中國空間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