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大堆的后妃中,有一位通嬪烏拉那拉氏,她的人生可以說頗有點戲劇色彩。
監生之女通文墨
通嬪烏那拉那氏,名詹吉邁,康熙三年(1664年)出生,屬正黃旗包衣,歸于佐領多弼屬下。詹擊邁的父親常素保是個七品監生。
監生,也就是國子監的學生,能進入當時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人都是很有學問的,受父親常素保影響,耳濡目染地詹擊邁一定也是頗通文墨的。
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二十六日,13歲的詹擊邁和另外八人一起經內務府選秀入宮成為宮女,康熙有名的宜妃姐妹也是同年入宮的。
入宮之年遇大封
詹擊邁入宮這一年還趕上了宮里的一件大事,就是康熙第一次大封后宮,八月時,康熙先是冊立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為繼后,接著下旨封表妹佟佳氏為貴妃,封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絡羅氏為宜嬪、赫舍里氏為僖嬪。
一下子冊封了一后、一貴妃、七嬪共9個人,還不算那些貴人、常在、們,宮里立刻就熱鬧起來,而此后各宮娘娘之間互相拉幫結派、爭寵不斷,猜疑算計、勾心斗角的戲碼不斷在宮中上演。
而這一切都被入宮不久的詹擊邁看在眼里,而此時她所想的也只是做好自己的差事,在宮里平平安安的生存下去。
浮沉起落各是命
在后來的幾年里,宮里陸續發生了幾件大事,讓詹擊邁深刻感受到了后宮里的殘酷和無情,明白了什么叫一入宮門深似海。
先是封后才半年的鈕祜祿皇后在坤寧宮崩逝,接著一個宮女烏雅氏生下皇四子胤禛,入養在貴妃佟佳氏名下,第二年這位烏雅氏被單獨冊封為德嬪,一躍成為一宮主位。
這期間康熙寵愛的宜嬪姐妹也先后生下一女一男,女兒是皇六女,長大后序齒四公主即固倫恪靖公主,兒子便是皇五子胤祺,入養在仁憲皇太后宮中。
可以說宮里這段時間最受寵的就是宜嬪姐妹和德嬪了,一時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但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宮里有一位那拉氏貴人的命運就有點悲慘了。
這位那拉貴人是正六品軍官驍騎校昭格之女,早年選秀入宮,康熙十四年時生皇子萬黼,不料萬黼在4歲時夭折了,未序齒,實際是康熙第9子。萬黼夭折后,那拉又生皇子胤禶,可惜胤禶只活了14個月也夭折了,未序齒,實際是康熙第12子。
而不久之后,德嬪又生皇六子胤祚,另一位宮女戴佳氏(后封成妃)又生皇七子胤祐。
看著別人所生的皇子都健康長大,連失兩子的那拉貴人別提有多痛苦了,備受打擊的她從此一蹶不振,此后再無關于她的任何記載,卒年不詳,康熙景陵妃園寢中也沒有她的位置,最終下落不明。
這位那拉貴人所生的兩個皇子中哪怕成活一人,她的結局都會大不一樣。只可惜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除了這位驍騎格之女那拉貴人,康熙還有一位那拉貴人,生平無考,事跡不詳,也是結局不知,只在《愛新覺羅總譜》中留下一句:貴人那拉氏,那丹珠之女”。
有幸得寵生皇女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第二次大封后宮,貴妃佟佳氏晉封皇貴妃,惠嬪、宜嬪、德嬪、榮嬪共四人一同晉升為妃。
佟佳氏皇貴妃位同副后,正式協理后宮,惠妃、榮妃作為宮里資格最久的嬪妃,又有皇子傍身,幫助佟皇貴妃管理六宮,宜妃、德妃是此時宮里最受寵的嬪妃,平分秋色,后宮的格局就此形成。
此時入宮4年的詹擊邁已經非常了解宮里的生存法則,也熟諳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漸漸長大的她也出落地越發標致可人了,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機緣巧合得到康熙的眷顧,并有幸一朝有孕,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下皇十女,長大后序齒為六公主,也就是固倫純愨公主,這一年詹擊邁21歲,因為生下公主,被封為貴人。
雖然只是個小公主,但也給詹擊邁帶來了莫大的喜悅和滿足,讓她在這寂寂深宮的生活有了生機,也有了依靠。
《清史稿》及《星源集慶》記載萬黼、胤禶二皇子與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同母,均為常素保之女貴人那拉氏,但在《愛新覺羅宗譜》中則稱萬黼、胤禶是驍騎校昭格之女貴人那拉氏所出,僅有固倫純愨公主是常素保之女那拉氏所生。
在滿文宮廷檔案中明確記載: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月二十一日,多弼佐領的七品監生常素保之女詹吉邁“大的小的均已熟”,沒有瘡與氣味,測算日期之喇嘛測算出本月二十六日入宮為佳。而萬黼皇子是康熙十四年出生的了,所以兩個皇子萬黼、胤禶之母一定不是純愨公主的生母詹擊邁。
公主晚婚得佳婿
詹擊邁守護著小公主一天天長大,轉眼間六公主長到了18歲,到了該指婚的年紀。
也許是因為之前五公主溫憲公主18歲出嫁,20歲就去世了,讓太后和康熙都非常傷心,因此對于這位六公主,康熙多了些憐愛和不舍,直到公主長到22歲才讓她出嫁,她也是康熙9個成人女兒中出嫁年齡最大的一個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九月初三,六公主受封和碩純愨公主,下嫁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臺吉策棱。
這位額駙策棱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孫,21歲時隨祖父丹律從居地塔米爾投歸清廷,康熙對他非常欣賞,授其為輕騎都尉,特允許他留居京師并進入內廷學習。
策棱迎娶純愨公主時已35歲,長純愨公主13歲,按年齡推算,策棱此前應該是有妻室的,也許是因為他的妻子已去世,康熙對策棱又非常喜歡,于是便將六公主下嫁與他,還賜予他貝子品級。
策棱與公主成婚后,同年奉命回到塔米爾舊地駐防,并擊敗準噶爾兵入侵。
策棱對這位小13歲的公主是非常喜歡和疼愛的,二人婚后非常恩愛,度過了幸福的四年時光。但所謂天妒紅顏,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四日,純愨公主不幸病逝,年25歲。
公主早逝傷人心
對于公主的去世,策凌傷心不已,他只能化悲痛為力量,為大清盡心竭力守護好西北邊疆,抵御準噶爾部入侵,以慰公主在天之靈。同時還特意上書請求將自己長子成袞紥布過繼到公主名下,以不忘公主的恩德,延續公主在家族中的名望。
愛女早逝,康熙也很傷心,他同意了策棱的請求,并下令在京師郊外為公主建造墓葬
但最傷心的,還是公主之母詹擊邁了,47歲的她不得不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和她一樣命運的還有三公主和碩端靜公主之母布貴人,因為純愨公主三月二十四日去世后,三月二十六日這天和碩端靜公主也去世了。
兩個同時失去女兒的母親只能以淚洗面,除了哀嘆命運的不公,卻也只能默默承受著悲痛,繼續在這深宮里孤獨寂寞地活下去,畢竟生活還是得繼續。
心如止水度時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月,布貴人不幸因病去世,兔死狐悲,詹擊邁為她悲傷的同時,也深深明白,無論如何自己還是要努力堅強地活下去,因為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放棄生活的勇氣。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康熙最后一次大封后宮,冊封了6位陪伴他多年,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還未有正式名位的嬪御。
只是55歲的詹擊邁卻未在受封之列,也許康熙對這個寂寂無聞多年的小貴人早就拋之腦后了。而這一切對于詹擊邁來說早就習以為常,宮中生活多年,看過太多人的起起落落,走走來來,她早已心如止水,于她而言,活著就是王道。
女婿軍功得晉封
雍正二年(1724年)時,60歲的詹擊邁因為女婿策棱在多次征戰準噶爾部時立下戰功,被晉封為皇考通嬪。對位份名利早已看淡的她沒想到老了還能沾女婿的光,得個嬪位。
不僅如此,雍正十年(1732年),策棱再次大敗準噶爾部,取得光顯寺大捷,雍正特意下旨追封和碩純愨公主為固倫純愨公主,策棱晉封固倫額駙,賜號“超勇”親王。
女兒去世22年還能被追封為“固倫公主”,享有皇后之女才有的封號,這對68歲的詹擊邁來說也是莫大的欣慰了,果然活得久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二十三日,此時她已在宮中生活了67年的詹擊邁病逝,終年整80歲,大概她算的上是在宮中生活最久的嬪妃了。
通嬪去世第二天,乾隆命額駙策棱年節來京時一定要祭拜一下自己這個岳母,想來也是知道這位額駙對這個岳母還是念念不忘的吧,次年十月十六日,通嬪入葬康熙景陵妃園寢。
乾隆十五年(1750年)病逝,年78歲,死前遺言請求與已經去世40年的純愨公主合葬。乾隆感念他的功勞,同意了他的請求,并親自駕臨祭奠,賜謚號“襄”,將其入祀京師賢良祠,配享太廟。
如果通嬪地下有知,得知女兒和女婿這個結局,相信也一定會含笑九泉的吧。她雖然寂寂無聞地在宮里生活了67年,但卻著實遇到了一個好女婿,使得她和女兒都算有了一個好結局。
參考資料:《清史稿》、《星源集慶》、《愛新覺羅宗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