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世界讀書日
對于《福州晚報》老讀者、
連江文史作家蘇靜來說
他喜歡帶著讀者“閱讀”一座城
蘇靜
我國有兩座定海古城,一座在浙江舟山,一座在連江定海村。蘇靜便出生于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
對于故鄉定海,蘇靜如數家珍:臨海而建、濤聲不斷,與寺僧的晨鐘暮鼓互答的海潮寺;明代抗倭名將、連江定海參將沈有容所建的籌海亭、參將府;鐫有風骨遒勁的“會城重鎮”幾字的定海古城堡……
航拍連江定海古城
1
“定海有太多寶貝,定海的故事值得大書特書!”為此,蘇靜參與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志·定海篇》的修史工作。歷經3年,他又完成了40多萬字《定海村志》,講述定海村的“前世今生”。
航拍連江定海古城
他還在《人民日報》《福建日報》《福州晚報》等報刊,發表定海相關的散文、隨筆、小說、詩歌等作品,如《琉球詩人蔡大鼎筆下的連江》《桑蓮獻瑞——連江定海黃氏宗祠》《定海古城那些事》等。
航拍連江定海古城
生活是創作的素材。蘇靜與寫作結緣,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
“小的時候,母親每次出門做小買賣,總會給我帶回一本小人書,我還清楚記得第一本小人書叫《奇襲》。父親是一名船老大,枕頭是一個小書箱,里面裝的《梨花夢》等小說,我會趁父親出海時偷看。父親不出海時,會常給鄰里鄉親講三國等歷史故事。”蘇靜回憶說,父母給他的壓歲錢、零花錢,他都會攢起來買書。哪怕高中時父母去世,他也會節省菜錢買書。
后來,蘇靜兩次參加高考,但未能如愿。他又從事海上運輸,當過村干部,最后又辭職下海,擔任《金風》刊物副主編,一直從事與文字有關的工作。
2
蘇靜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就是每天必看三份報紙,分別是《福州晚報》《福州日報》和《福建日報》。
“那時網絡不是很發達,而我蝸居鄉下海邊一隅,在工作的單位能看到的報紙也只有《福州晚報》《福州日報》等,每次投稿都是手寫稿,再通過郵寄的方式,后來才用電腦打印的文稿進行投稿,直至用電子郵箱投稿,那時的稿費只有幾十塊,但我依然樂此不疲。”蘇靜說。
如今,在他的家里,書櫥、書架都放滿了書,共有藏書8000多冊。受他的影響,妻子以及孩子們都熱愛閱讀。他們一家還于2014年入選了首屆全國“書香之家”。
3
作為連江縣十三屆、十四屆政協委員,蘇靜時常為古厝、古城發聲,提出了《關于加快連江全域旅游視角下的鄉村發展之路的幾點建議》《關于如何守住承載鄉愁的農村傳統景觀的兩點建議》《關于將琯頭陳彥超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議》等提案,并參加連江縣海洋文化資源調查與價值評估項目書籍初稿征求意見會、參與編輯《歷史之門——閩江口要塞史料輯珍》。
自1987年開始業余文學創作以來,蘇靜至今已發表各類文學作品200余萬字,著有散文集《礁火輕裊》、報告文學集《天下連江人》系列叢書。
“連江山海旅游資源豐富,海洋文化、溫泉文化、畬族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紛呈,還擁有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透堡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定海村等,應該進一步挖掘、保護,留住鄉愁。”蘇靜說,他將筆耕不輟,繼續向更多讀者講好定海以及連江的故事。
記者 鄭瑞洋/文 包華/攝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制 管慧 邱泉盛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