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恪靖公主,康熙第六女,長大后序齒四公主,雖然她出身不高,在康熙所有女兒也不怎么得寵,卻靠著自己的堅韌剛強,活出了精彩又傳奇的別樣人生,成為蒙古牧民心中的“草原巾幗”、“女中堯舜”。
境遇尷尬的出生
四公主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母親是貴人郭絡羅氏,盛京佐領三官保之女,宜妃的姐姐。
就在她出生七個月前,宮女烏雅氏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入養在佟佳貴妃名下,烏雅氏也因此被單獨冊封為德嬪,恪靖出生七個月后,宜嬪又為康熙生下皇五子胤祺,入養仁憲皇太后宮中。
第二年二月,德嬪又生皇六子胤祚,七月戴佳氏(后封成妃)生皇七子胤祐,康熙二十年二月覺禪氏(后封良妃)又生皇八子胤禩。
也就是說在四公主出生的前后兩年里,先后有五位皇子降生,獨她是個女兒,郭貴人心里很是郁悶和尷尬。宮里向來母憑子貴,后妃生育皇子之后的地位可比只生育女兒的高多了。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第二次冊封時,佟佳皇貴妃是康熙的表妹,鈕祜祿貴妃是康熙孝昭皇后之妹,都是沾了身份的光。但惠、宜、德、榮四妃,惠妃生皇長子胤褆,榮妃生皇三子胤祉,宜妃生皇五子,德妃生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四人無一不是皇子之母。
離奇消失的生母
眼見自己的妹妹生育皇子飛黃騰達,郭貴人心里自然也很著急,不過很快她便又有了身孕,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二十三日如愿以償生下皇子胤?,而那一年出生的還有另外4個孩子。佟佳皇貴妃生皇八女,德妃生皇九女,宜妃生皇九子胤禟,鈕祜祿貴妃生皇十子胤?。
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5個孩子中,皇八女出生一個月就去世了,而這也是佟佳皇貴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生育。皇九女因為入養仁憲皇太后宮中,健康長大,序齒為五公主,即固倫溫憲公主,她也是德妃所生三個女兒中唯一一個長大成年的公主。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也都健康長大,還和皇八子胤禩結成了有名的八爺黨。
但胤?卻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初六夭折了,只活了11個月,郭貴人此后也沒了蹤影,竟在宮中離奇消失了,再沒有任何關于她的相關記載,她卒年不詳,景陵妃園寢里也找不到她的位置,只是沈陽一直有個傳說,郭絡羅氏家族的祖墳里葬了一位娘娘,不知是否與郭貴人有關。
孤獨堅強的童年
此時的四公主恪靖才5歲,在痛失母親和幼弟后,又經歷了一場生死大關,她不幸染上了滿人畏之如虎的天花,但卻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竟然奇跡般地三天就好了,就連當時負責的太醫都很驚嘆,趕緊給康熙報喜。
四公主的童年是有些孤獨的,因為她的幾個姐妹與她都有一定的年齡差距,長公主純禧大她8歲,雖為康熙養女,但康熙和太后都對她愛護有加,在宮里很受尊崇;二公主榮憲大6歲,母親是榮妃,還有個弟弟是三阿哥胤祉,因是康熙第一親生女,備受康熙寵愛,在宮中地位不一般;三公主端靜大5歲,母親只是個不受寵的貴人,因為出生前三天康熙最寵愛的赫舍里皇后剛剛崩逝,所以三公主從生下來就不受康熙待見,在宮里就是個小透明,不爭不搶,忍氣吞聲,獨自安安靜靜地成長著。
在她之后的五公主溫憲公主比她小5歲,母親是德妃,又養在仁憲皇太后宮中,每年的節禮賞賜也比眾姐妹高出不少,地位也比別人尊貴。
失去母親的四公主,過早感受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也見多了宮里的拜高踩低,弱肉強食,因此變得獨立剛強,她不喜詩書女工,就喜歡跟著年齡相近的哥哥們在一起學習如何明理處事,自小就有思想、有見識,再加上姨母宜妃的庇護,漸漸養成了男孩子一樣的性格,成了宮里非常特別的存在。
遠嫁漠北的聯姻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月,19歲的三公主受封和碩端靜公主,下嫁漠南蒙古喀喇沁部杜棱郡王次子烏梁罕氏噶爾臧。而這一年康熙也為14歲的四公主選好了和親的對象,便是漠北蒙古17歲的喀爾喀郡王博爾濟吉特氏敦多布多爾濟。
清初時蒙古分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個部分,漠南蒙古又稱察哈爾蒙古,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其中的科爾沁部最早歸附努爾哈赤,其他各部也都先后歸順,并一直保持與清廷聯姻,科爾沁部更是先后出了5位皇后,而扎魯特部、巴林部、喀喇沁部等也都相繼有公主下嫁。
漠西蒙古又稱厄魯特蒙古,也就是噶爾丹部所在的蒙古,多年來一直和清廷作對,并肆意攻略其他蒙古各部,直到乾隆時期才算完全平定。
漠北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就是今天的外蒙古,最初由土謝圖汗部、扎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三部組成,多年來內部紛爭不斷,矛盾重重。
康熙二十六年,不堪噶爾丹部侵擾的土謝圖汗部率先歸附清朝,之后,其余喀爾喀各部也紛紛歸順。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與漠南、漠北蒙古的各部首領在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縣)舉行了會盟,宣布保留喀爾喀三部汗王稱號,廢除其原有的濟農、諾顏等名號,依照滿洲貴族習慣,依次賜以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按照之前漠南蒙古的做法,在漠北蒙古實行盟旗制度,自此漠北蒙古才算完全置于清政府的直接統轄之下。
為了加強和鞏固對漠北蒙古各部的控制,聯姻是歷來統治者最喜歡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懷柔政策,但是漠北剛歸附不久,政治形勢復雜,矛盾紛爭不斷,下嫁的公主必須得有一定的能力和才干,才能發揮政治作用,維護漠北的穩定,于是有思想、有主見,爽朗干練的四公主便成了不二人選。
四公主的額駙敦多布多爾濟是當時第二任土謝圖汗王察琿多爾濟的孫子,噶勒丹多爾濟的長子,生于康熙十五年,比恪靖大3歲,康熙三十一年,36歲的噶勒丹多爾濟英年早逝,17歲的長子敦多布多爾濟便襲封了札薩克多羅郡王爵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19歲的四公主受封和碩恪靖公主,正式下嫁敦多布多爾濟,成為遠嫁漠北蒙古的第一位公主。
主政一方的公主
二人成婚后,本應回到漠北蒙古的庫倫城(今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巴托),但因當時康熙第三次親征剛剛平定準噶爾部叛亂不久,漠北硝煙尚未散盡,因此康熙就讓公主暫時住在清水河縣(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100公里),因為那里距山西的八旗駐防很近,相對安全。
恪靖公主下嫁三年,土謝圖汗王察琿多爾濟去世,額駙敦多布多爾濟繼任了汗位,成為第三代土謝圖汗,并被晉封和碩親王,兩年后又被降為郡王。
恪靖公主“為人恭儉柔順,不恃皇家之驕”,出嫁后“善敦妯娌,嫻于禮教”,加上她出色的政治才干,也是敦多布多爾濟處理蒙古政務的好幫手、好軍師,很快就贏得了蒙古民眾的擁戴。
恪靖公主嫁到漠北蒙古后,喀爾喀諸部再沒有起內訌,而是齊心協力將矛頭指向搞分裂的漠西蒙古噶爾丹,漠北形勢穩定后,恪靖公主便遷居到歸化城西的扎達河畔。
傳說,恪靖公主從清水河來到歸化城后,立即被當地的自然風光所傾倒,那里山川秀美,水草豐茂,公主立刻就不想走了,上奏康熙皇帝請求留居此地,康熙欣然同意,還特意下令在歸化城內為恪靖公主建造了一座公主府,此后公主便長住歸化城,直到去世。
公主府也成了歸化城中的獨立王國,就連歸化將軍和督統衙門都得聽從恪靖公主的命令,恪靖從此徹底擺脫了內政家務的煩惱,真正開始參與蒙古各項政治決策,還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參與制定了《喀爾喀三旗大法規》,正式行使替清康熙皇帝在蒙古監國的權利,一時權傾漠南、漠北。也因此恪靖公主又被稱為“海蚌公主”,海蚌是滿語,漢譯為“參謀”、“議事”。
永留后世的傳說
當年的恪靖公主不僅政治影響力很大,而且還相當體恤百姓。《清高宗實錄》記載,恪靖公主還奏請康熙皇帝將她當年暫居的清水河一帶,圈地4萬多畝開墾耕種,并吸引了殺虎口外的大批漢民前來墾殖,連年豐收之事,許多蒙古牧民見狀,也逐漸改變游牧的生活方式,加入種地的行列,大大穩定了清朝的北方邊境。《公主府志》評價說:“外蒙古二百余年,潛心內附者,亦此公主”。
在今天的清水河縣還有一塊四公主德政碑,上邊歌頌她“自開墾以來,凡我農人踴躍爭趨者.紛紛然不可勝數”,“實公主之盛德所感也”,“且我公主留心民膜,著意農桑。其立心也公,其立政也明,其立法也猛且寬。恩澤普及萬姓,真乃堯天舜日”。
恪靖公主這樣的功績和影響在清朝所有和親的公主中絕無僅有,她也成了蒙古草原上最傳奇最耀眼的人物。以至于后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在對他的政敵皇九子胤禟及其母親宜妃進行一系列打擊和清算的同時,也不得不考慮恪靖公主在蒙古的影響,破格將其封為固倫恪靖公主。
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恪靖公主走完自己精彩又傳奇的一生,在歸化城公主府中去世,年57歲。額駙敦多布多爾濟于乾隆八年(1743)去世,時年約66歲。
雖然公主長居漠南的歸化城,額駙敦多布多爾濟長居漠北,夫妻二人兩地分居,但也很是恩愛和睦,二人先后生育了四子一女:長子根扎布多爾濟,次子額璘沁多爾濟,三子格齋多爾濟,四子羅布丹彬多密。
固倫恪靖公主府“后枕青山,前臨碧水,建筑與風景之佳為一方之冠”,300多年過去了,仍完整地留在呼和浩特市,成為滿蒙聯姻的歷史見證,是目前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清史稿》、《公主府志》、《清圣祖實錄》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