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個消息,說廣西大旱,受災的有十多個縣,受災人口幾百萬人。
其實,不光廣西大旱,北方現在也是大旱。
之前在抖音就看到有陜西的網友發視頻,說今年一直沒下雨,麥子估計要絕收。
而且,陜西的受災面積也不小,差不多整個關中到咸陽一帶,東面到渭南,都嚴重干旱,麥子現在還沒多高。
昨晚直播的時候,陜西的網友連麥說,他們家那邊受災嚴重,老家的人已經開始按照傳統風俗,開始洗石頭求雨了。
在抖音和快手上也能看到,不光是有洗石頭求雨的,也有各種請神、扶虬、拜龍王廟之類的方式,都在求雨。
有個安徽的網友也在直播間說,他老家的小麥也要絕收了,也是因為干旱,村里有些人已經把麥子耕掉了,準備種水稻。
華北一些地方也有類似的情況,雖然偶爾有些降雨,但因為錯過農時,也已經于事無補了。
昨晚還有個山東的朋友說,他老家魯南去年先旱后澇,他父親在老家種了三畝地的玉米,總共收了不到二百斤,基本上等于絕收。
他說,干旱倒是還好,還可以想辦法澆水,但是后面暴雨之后,水排不出去,就毫無辦法了,只能干瞪眼。
絕收的情況我以前也碰到過,以前說過,是90年代的時候。
當時我上高中,我爸在外面打工,基本上是我在老家種地,我奶奶指揮我干活。
有一畝多山坡地,我記得當時是一大清早我奶奶讓我去種的油菜籽,因為干旱,連發芽都沒發,第二年開春后就耕地種別的了,也一樣什么收成都沒有。
那時候農業稅還沒有取消,雖然大旱,多數人家沒有收到什么莊稼,但該交的農業稅和訂購糧還是一分都不能少,要么是打工掙錢去交,要么是借錢去交,總之不能不繳。
我們家還有點存糧,但也不多,而且陳糧容易受潮,沾牙。
到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家里的存糧也差不多吃完了,只好買面吃。
當時的糧食價格還是雙軌制,有公職的人每個月發糧票,去糧站買面,能比在外面的市場上便宜一點。
有個同學他爸是老師,他家的糧票不用,我就用他給我的糧票去買面。
最困難的時候,也吃過玉米面,一開始覺得甜甜的還挺好吃,但吃幾頓就感覺撐不住了,覺得胃里很燒。
奶奶也嘗試過把小米蒸成米飯,讓我們吃,也是一開始覺得沒啥問題,吃幾次之后也吃不下去了。
也是那年,村里還有很多在種辣椒、種烤煙的人,只能從全村唯一的井上拉水回去澆辣椒苗和煙苗,井上的水出水越來越慢,排隊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三四個小時才能排到。
現在情況當然好多了,雖然官方消息一直說,中國完全可以糧食自給,但玉米、大豆等飼料和油料仍然要大量進口。
關稅戰開始后,中國也對從美國進口的糧食采取了反制措施。
這當然可以理解,但有些人就此就說,中國完全可以不用進口糧食,也沒什么問題,這就是沒有常識了。
中國現在糧食能夠自給,是因為大量進口了飼料、肉、牛奶等的結果。
如果中國不再進口這些東西,那么就必須要拿出來一部分耕地來種植飼料,保證肉蛋奶的產量,對主糧的產量當然也就會有影響了。
而且,現在的糧食看上去自給率比較高,也是因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老百姓的飲食結構改變,肉蛋奶的供給更加充足,價格也低,所以老百姓對主糧的需求沒有以前那么大。
如果肉蛋奶的供給減少,價格上漲,老百姓肉蛋奶吃得少了,當然就得多吃主糧,主糧價格自然也會上漲。
這幾年的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其實是比較高的,前年華北地區先是大面積干旱,之后又是大面積暴雨之后水排不出去,對農業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
雖然關稅戰到了這個份上,也沒什么后退余地,但不宜過分樂觀,還是要居安思危,提前準備。
好在國家還是比那些人眼光長遠,之前就已經有所準備,尤其是去年特朗普當選之后,就開始未雨綢繆,增加從拉美的糧食和牛肉進口,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