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網(陳麗如 記者 覃霞)4月25日報道 晨光熹微,白河生態公園內鷺影掠波、水色瀲滟,蜿蜒的親水綠道上,市民悠然漫步。這幅人水相依的畫卷,映射著成都雙流區以社會監督為紐帶、重塑全民共治生態治理體系的創新實踐。通過構建“監督賦能—政府統籌—公眾行動”三位一體協同機制,昔日的黑臭河道蛻變為碧水長卷,為新時代水環境治理提供了“全民共治”的范本。
破題:監督嵌入治理鏈,激活全民參與動能
傳統治水模式常因單向行政驅動而效能受限,雙流區以制度創新破題,將社會監督深度融入治理全流程。通過公開遴選28名社會監督員,賦予其“問題哨兵”與“民意紐帶”的雙重職能,形成政府與公眾的治理合力。社會監督員沈女士的巡查日志記是白河蝶變的微觀見證:“從最初每天記錄10余處問題,到現在連續三個月零新增,社會監督讓治水成效看得見、摸得著。”
▲社會監督員巡查白河實景
為強化治理閉環,雙流區河長辦首創《河長制工作社會評價表》,圍繞水質改善、問題響應效率等12項指標,構建“評價—整改—提升”動態機制,將公眾滿意度直接轉化為治理效能。
數據顯示,2024年雙流區社會監督員巡查里程超850公里,推動解決垃圾堆積、違規垂釣等問題106項;市民訴求與專業診斷契合度超90%,治理精準度躍升。
共治:從政府獨奏到全民交響的治理升維
“治水不再是政府的‘獨奏曲’,而是全民參與的‘交響樂’。”雙流區河長辦負責人以音樂為喻,道出治理模式的根本轉變。依托微信小程序、24小時熱線等數字化平臺,市民可即時上傳河道問題,形成“實時發現—限時處置—透明反饋”的高效鏈路。市民張先生對此感觸頗深:“親眼見證河道重現清澈,參與感讓我們真正成為治水‘合伙人’。”
▲社會監督員向市民發放河長制工作社會評價調查問卷
治理的“交響性”更體現在教育賦能的鏈式效應中。雙流區創新“一河一校”政校協同模式,在32所中小學開展水生態課題實踐。永安小學的“一滴水的旅程”實踐課程成為典范:學生通過調研發現3處管網錯接問題,直接推動雨污分流工程落地,并帶動300余家庭加入護水志愿網絡,試點區域河道問題發生率驟降37%,實現“教育破題—家庭行動—社區輻射”的治理漣漪。
這一模式進一步延伸至白河水生生物科普項目,通過“科研指導+課程開發+公眾實踐”立體化架構,技術人員帶領學生觀測浮游生物、記錄生態數據,同步開展生物多樣性科普,將治水從技術工程升華為全民生態素養培育。
▲雙流區“一河一校”白河水生生物科普項目啟動儀式
▲“河小青”參與白河水生生物調查
據了解,“一河一校”這一創新實踐已入選水利部2023年全國河湖長制典型案例,累計吸引萬余名學生參與,構建起“學校—學生—家庭—社會”四級聯動的治水新格局。
新生:制度與文化雙輪驅動,重塑河流生命力
站在白河生態公園觀景臺,眼前的碧波綠岸令人難以想象這里曾是水質劣Ⅴ類的“生態傷疤”。上世紀90年代,工業污水與生活廢水直排導致白河生態幾近崩毀。2021年,雙流區以“制度革新+文化浸潤”雙引擎重啟治理:一方面,通過社會監督員與第三方機構“雙軌核查”,實現問題整改率100%,織密政府與公眾協同監督網絡;另一方面,“一河一校”模式與98支社區護河隊培育出深厚的護水文化,使生態意識根植民心。
▲美麗白河
治理成效立竿見影,如今的白河,水質已達Ⅲ類及以上優良水體標準,消失多年的鰱魚、鳙魚重現河道,鳥類從17種增至63種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3公里濱水綠道串聯起生態與民生,帶動周邊土地增值18%,生態公園日均客流超5000人次。“推窗見綠、親水而居”從愿景變為現實。
深度觀察:社會監督何以成為治水“密碼”?
雙流實踐的核心突破,在于通過社會監督重構治理權責分配。社會監督員不僅是問題的發現者,更是治理過程的參與者和成效的評價者,其獨立性與專業性保障了監督的客觀性。而數字化平臺的接入,使公眾意見得以高效轉化為治理行動,形成“民意輸入——政府響應——效果反饋”的良性循環。這種機制既破解了傳統治理中公眾參與形式化、反饋滯后的痛點,又以透明化操作增強政府公信力,最終推動“河長制”升維為“河長治”。
白河之變的深層邏輯,在于將社會監督嵌入治理全鏈條——從市民隨手拍下的污染線索,到學生調研觸發的管網改造,再到監督員與第三方機構的“雙軌診斷”,每一步都彰顯公眾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當治理從“政府單維決策”轉向“社會多維共治”,生態工程便升華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文明實踐。
這一路徑的啟示意義深遠:治水“密鑰”不僅是技術或資金的堆砌,更是制度設計與公眾賦能的深度融合。雙流經驗證明,唯有激活社會監督的“神經末梢”,方能織就全民共治的“生態之網”,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圖片由雙流區水務局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