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德州,運河碧波蕩漾,古城新韻流淌。2025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此啟幕。
一場以“擴內需、促消費”為內核的文旅盛會,不僅是一場產業升級的“頭腦風暴”,更是一次發展理念的破題。當“好客山東”的金字招牌遇上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文旅產業如何既讓百姓“玩得舒心”,又讓經濟“轉得帶勁”?
這場大會給出了山東答案。
文旅搭臺,經濟唱戲。這次大會的看點,遠不止于一場活動、一次簽約。從德州扒雞的香氣到“黃河大集”的煙火氣,從孔府雅樂的千年回響到淄博燒烤的市井喧囂,山東文旅的“出圈密碼”正是傳統與潮流的碰撞。
文化資源若只躺在賬本上“睡大覺”,終究是“端著金飯碗找飯吃”。
大會上,不少文旅項目讓人眼前一亮:非遺手造變身“國潮單品”,老街區改造成“網紅打卡點”,就部分鄉村民宿也開始“VR農耕體驗試點”……文化不再“躺”在博物館里,而是成了可觸摸、可參與的生活秀。這種沉浸式文旅消費,既讓游客的錢包掏得心甘情愿,也讓文化傳承有了新活法:用創新思維做催化劑,讓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發生“化學反應”。
當年輕人穿著漢服打卡數字光影下的孔廟,當老手藝人在直播間賣出第1000個“山東手造”,文旅消費便從“看山看水”升級為“見人見生活”。畢竟,用文化認同撬動消費認同,這才是擴內需的深層邏輯。
促消費、擴內需,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民生需求的精準滴灌。這次文旅大會也給出了最好的證明。?山東此次推出的文旅消費券“分層定制”,表面是促銷手段,內里卻是民生導向的供給側改革。這種精準施策的模式,正在推動文旅消費從“景區觀光”向“生活體驗”升級。
據大會發布的《山東文旅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銀發族和親子家庭正成為文旅消費新主力。這說明“文旅惠民”不能停留在“景區半價”的粗放階段,而需像繡花一樣洞察不同群體的需求。“把消費場景建在需求痛點上”的實踐,正是擴內需從政策術語轉化為百姓獲得感的密鑰。?
淄博燒烤的“涼熱之辯”曾引發思考:流量狂歡后,如何避免“曇花一現”?山東此番在大會中,重點推介了“好客山東”服務標準體系,包括“明碼標價示范街”“掃碼評價系統”。
這些看似是服務細節,實則是發展觀的體現。在“網紅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不少地方陷入“賺快錢”思維,但山東偏偏要啃“硬骨頭”,用全省統一的智慧文旅系統打破數據壁壘,用服務標準量化“好客”溫度,甚至讓路邊攤主都成為“誠信代言人”。當游客不再擔心“被宰”,當商家不必沉迷“一錘子買賣”,文旅市場才能真正釋放持久活力。
大會期間,16市重點文旅項目現場簽約。據初步統計,本次大會達成的合作協議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山東文旅產業,正努力實現蛻變。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轉變,從粗放發展,向精細運營轉變,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借此大會,齊魯大地的文旅圖景愈發清晰。擴內需不是簡單的“刺激花錢”,而是通過品質升級創造消費新需求;促消費不能只靠“砸錢補貼”,而要像培育生態一樣涵養市場誠信;文旅融合更不能搞“千城一面”,必須用文化獨特性構筑競爭護城河。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民生賬、長遠賬。
從“好客”到“好品”,從“流量”到“留量”,傳統文化與數字浪潮碰撞,民生溫度與發展力度交融?!昂每蜕綎|”的故事,正用“詩與遠方”的生動實踐,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最具煙火氣的注腳。
文/陳一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