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推動‘非讀者’向‘讀者’轉型,全民閱讀才能真正‘全’起來。”近日,在山西太原舉行的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閱讀新時代”分享與推廣活動上,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這樣說道。
朱永新表示,在推進全民閱讀的過程中,大部分全民閱讀推廣實踐與研究均將關注點置于讀者本身,卻忽視了“非讀者”(也稱“非閱讀群體”)的存在,即那些有閱讀能力但缺乏閱讀意愿、閱讀量和閱讀頻率嚴重不足的人。全民閱讀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深層次揭示“非讀者”的成因。
對于推動“非讀者”向讀者的轉型,朱永新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讓更多的“非讀者”認識閱讀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各種媒體、各種路徑,讓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充分認識閱讀對于個人成長、職業發展、國家前途、人類命運的意義。
二是全方位構筑青少年“非讀者”的閱讀支持體系。強化家庭在閱讀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重視學校閱讀課程與閱讀活動的影響,加強閱讀評價研究。
三是系統構建面向成年“非讀者”的社會支持體系。給予缺乏閱讀機會的成年人群體更多政策保障,推動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閱讀模式變革,不斷豐富老齡人口閱讀產品供給。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認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全民閱讀新生態;要發動全社會參與其中,以協同創新激活全民閱讀新動能;要高度重視青少年閱讀,用好內容、新載體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要發揚出版企業活力,以產業升級助力全民閱讀新供給。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李忠在主持活動時表示,無論閱讀演變為何種形式,都應堅守閱讀的本質,堅持內容為王,抵制低質、浮夸的“流量陷阱”,讓真正的好內容被看見、被傳播。同時,推動高質量、有深度的閱讀資源供給,引導大眾從“快餐閱讀”走向“高質閱讀”,構建“人人可讀、時時可讀、處處可讀”的閱讀生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