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譜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數字賦能·體制創新,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創新實踐”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江北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區政府新聞發言人曾偉介紹了江北區運用數字化手段和創新機制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實踐舉措。
曾偉表示,江北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創新構建了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以區城治委為“決策統籌中心”,以三級貫通的治理中心作為“智能中樞”,通過整合運管服平臺等多個應用系統作為“業務驅動”,實現問題精準發現、事件快速處置、結果精細評價。
“我們首創‘五大指數’評估體系,從發展、建設、運維、服務和健康五個維度,為城市運行把脈問診,初步形成了對超大城市治理從不確定性到確定性、從定性到定量的基本能力,讓城市治理的成效可量化、可評估、可復盤,實現用‘數據說話、數據決策、數據管理、數據創新’的新路徑。”
曾偉說,江北區城市運管服平臺集成重構智慧環衛等39個子系統,打通了智慧環保等27個行業系統,994個責任主體全部納入城市治理監管范圍。率先孵化城市治理常見問題視頻智能分析算法,實現了占道經營等70類重要、高頻、多發問題的智能采集、一鍵派遣、智能核查,智能抓拍準確率達95%以上,城市治理的主要手段由人工巡查轉變為視頻智能輪巡。
此外,江北區還在全市首創治理“馬路拉鏈”應用場景,重構道路占挖的業務流程,將原來的26項業務歸并細分為3項一級場景、13項二級場景,開發了3個智能模塊、10個環節和15大功能,通過推行“關聯審批審一次”“綜合執法查一次”“多跨驗收驗一次”,實現了城市道路管理業務流程的全面優化、監督驗收過程的公開透明,做到審批提效、執法控權、驗收降險。“馬路拉鏈”應用讓重復開挖整合率超過70%,占挖審批時間從原來的20天左右壓縮至5天以內,無序開挖事件優化率達86%。
曾偉表示,在加強城市綜合公園、主題公園建設的同時,江北區還利用臨時閑置地、邊角地、零星空地等“見縫插綠”打造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全區各類公園總數達到113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平方米。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5個,觀音橋街道的“北倉里”形成具有“市井味、煙火氣、人文范”的高品質生活街區,五里店街道的合作村片區成功打造成集文創、休閑、娛樂、鑒賞等為一體的互動式復合型社區空間。
接下來,江北區還將繼續按照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行動方案的總體要求,做實數字賦能,推動各行業核心業務數字化,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落實“五大指數”評估體系,形成超大城市治理駕駛艙,不斷提升治理效能。
上游新聞記者 劉波 王淳 任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