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寧市人民公園西南側的望仙坡,本來是六公祠。1917年9月,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為鎮守南寧,下令拆除六公祠,筑起了鎮寧炮臺,今為第六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為修建炮臺,當時從龍州縣平公嶺上運回一門鐵炮架于臺上,工程于次年7月竣工。炮臺為城堡式建筑,由石灰巖、砂巖砌成,直徑39米,周長120余米,占地面積860多平方米。炮臺高5米,徑長13.6米,亦用紅砂巖筑成,有4條橫橋與圍墻連通。
炮臺上的鐵炮為德國克魯伯工廠于1890年制造的,高3.1米,全長5.5米,炮筒尾部刻有“N0130FRIED1890”陰文,是固定型陸防加農炮,炮號“130”,射程10.2公里。炮身能沿鐵軌自由旋轉,向三個方向射擊。
炮臺建成后,陸榮廷親自撰寫《新建鎮寧炮臺記》,記述了鎮寧炮臺修建的意義和經過,并勒石紀念,鑲嵌于南門左側墻壁內。所謂“外敵懾,內患平,衛南服,康桂民”。
1930年夏,第二次滇桂戰爭在南寧打響,滇軍率領四個師約一萬九千人進入廣西,占領百色,直逼南寧。南寧桂軍千余人,以鎮寧炮臺為制高點,構筑工事防守,兩軍對峙三個月。10月下旬,白崇禧率軍來援,滇軍撤退,南寧解放。(桂2,第六批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寫于2024年7月11日)
本頁圖片、文字、視頻為“烏何有之鄉大樹上”原創,未經授權不得搬運或他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