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71歲的董明珠再度以百分百高票當選董事長,開啟她的第五個三年任期。這本是格力內部的一次權力交接,卻因董明珠在會上談及的用人觀點,在輿論場掀起驚濤駭浪。
董明珠提到了兩個觀點,一是人才選用不以年齡、資歷來論,年齡大小無所謂,只要有能力,思想永葆年輕即可,下至20歲的小年輕,上至90歲的耄耋老人,都可為格力所用。二是明確表示格力不會用海歸人才,原因是海歸中有間諜。
先看她關于人才選用不以年齡、資歷論的觀點。乍一聽,似乎頗具開明與包容之氣。年齡大小無所謂,只要有能力、思想年輕,下至20歲小年輕,上至90歲耄耋老人,皆可為格力所用。這一理念若單純從企業自身發展、挖掘多元人才的角度看,確實有值得肯定之處。
不過,結合董明珠自身高齡出任董事長這一現實情況,不少網友質疑其言論夾帶私心,似乎也不無道理。外界一直存在對她70多歲仍不“讓賢”的詬病,認為她舍不得放棄手中的權力。而她此時拋出“只要思想年輕,年齡不是問題”的觀點,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對外界質疑的一種側面回擊。
如果說第一個觀點尚存在一定爭議空間,那么她那句“格力不會用海歸,因為海歸中有間諜”,卻讓人大跌眼鏡。且不論這種觀點何其荒謬、何其偏激,單從一位知名企業家口中說出,就已讓人瞠目結舌。
不可否認,海歸確實存在一些“水學歷”的混子,但這絕不能成為一棒子打死整個海歸群體的理由。這就如同國內高校,名校之中也并非人人都是精英,同樣存在一些渾水摸魚、虛度光陰的學生。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同群體中都有良莠不齊的現象,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們不能因為個別不良現象,就否定整個群體的價值與貢獻。
將海歸等同于潛在間諜,這種說法更是荒誕至極。哪個群體里都可能存在間諜,把出間諜的風險作為海歸人員的集體標簽,并且在就業上排斥、歧視他們,這不僅嚴重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則,更是對海歸群體聲譽的惡意詆毀。
海歸群體中,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其中也不乏情懷者,有許多人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與報效之心,他們在國外努力學習先進知識與技術,期望回國后能為國家的建設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纯船F在活躍在一些大廠的高管和技工,很多都有海歸經驗。董明珠的這一言論,無疑是對他們多年努力與付出的極大不尊重。
從法律層面來看,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格力作為一家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公然設立“絕不用海歸派”這樣的用人原則,明顯違反了這一法律規定,是對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的公然侵犯。這種行為不僅有違社會公平正義,更會對整個社會的就業環境與人才流動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每個企業都效仿格力,以莫須有的理由對特定群體進行就業歧視,無疑會對開放包容的人才環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從社會影響的角度分析,董明珠作為一名頗具知名度的公眾人物,她的言論具有廣泛的社會傳播力與影響力。在股東大會這樣的公開場合發表如此越界的言論,無異于將這種錯誤觀念公之于眾,誤導公眾認知,引發對立矛盾。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倡導的是開放包容、多元共融的社會氛圍,鼓勵各類人才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自由競爭、共同發展。
或許有人會說,董明珠作為企業老總,有權決定自己企業的用人標準。誠然,企業在用人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權,但這種自主權并非毫無邊界。當企業的用人標準涉及社會公共政策,涉及對特定群體的歧視與排斥時,就超出了企業自主權的合理范疇。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為與言論不僅關乎自身利益,更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企業領袖在表達觀點時,必須充分考慮社會影響,遵守法律法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董明珠女士一直以來以快人快語著稱,這種風格在商業競爭中或許能為她贏得一定的優勢,但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問題上,這種“直率”卻不能成為她逃避責任的擋箭牌。作為公眾人物,她享受著公眾的關注與贊譽,同時也肩負著相應的社會責任。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都可能對外界產生影響,因此必須慎之又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我國一以貫之的人才戰略。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時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共同努力。無論是國內人才還是海歸人才,都是國家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摒棄一切形式的歧視與偏見,營造一個公平公正、開放包容的就業和人才使用環境。
作為企業領袖的董明珠,更應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而不是發表一些引發爭議、傷害他人的言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