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浦曦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法院關于建設“書香型法院”的工作部署要求,著力打造榆樹法院特色文化品牌,4月23日,榆樹市人民法院舉辦首期“沃榆”司法論壇。黨組書記、院長吳應書,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楊玲玲及各部門30余名“書友”參加活動。
破冰·詩意交融
從書籍到生活的文學共創
活動以“破冰”環節拉開序幕。在“讓我通過書來認識你”環節,干警們在自我介紹卡上寫下自己的愛好、喜歡的書以及三個形容自己的關鍵詞,以隨機抽取的方式,通過關鍵詞尋找“書友”,并分享近期喜歡的書籍或觸動心靈的文學片段。
在“把生活拼成詩”環節,大家紛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在廢舊報紙上裁剪出合適的文字,結合生活工作感悟,共同創作屬于自己的“拼貼詩”。詩意的碰撞不僅打破交流壁壘,更以文學形式詮釋了司法工作者的堅守與理想。
分享·思維碰撞
經典文學與時代命題的對話
崔婷婷、韓國天兩名干警分別分享了《簡·愛》和《后真相時代》兩本書,從內容簡析、閱讀感悟、聯系實際工作生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
崔婷婷說:“《簡·愛》這本書雖講述女性的故事,但其核心價值卻適用于任何人。當今時代也有很多人像簡愛一樣,心有底線、默默奮斗,追求自己的理想,簡愛的故事是你我故事的縮影,愿尊嚴與愛撐起屬于我們的每一片天空?!?/p>
韓國天表示,《后真相時代》這本書,不是要讓我們陷入對一切信息的懷疑和不信任之中,而是給予我們一個深刻的提醒:“真相”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是流動的,會隨著信息的傳播和解讀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追問和探究;理性是脆弱的,在面對各種情感誘惑和信息操控時,很容易被忽視,所以我們要刻意訓練自己的理性思維能力。在這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真相傳播者”的時代,無論是面對網絡上的熱點新聞、工作中的匯報材料,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溝通,我們都應該保持三分警惕、兩分好奇、一分謙遜。警惕被操控的本能,不輕易被表面信息所迷惑;保持好奇,主動去挖掘隱藏在背后的細節;以謙遜的態度接受“我們永遠只看到部分真相”的現實,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接近更全面、更真實的真相。
論壇·何以讀書
院長暢談閱讀的意義與價值
黨組書記、院長吳應書闡述“沃榆”司法論壇的創建初衷:“沃榆”司法論壇取名自榆樹市的標語——“天下糧倉,沃土榆樹”。一方面,“沃”可作為動詞,有豐沃的寓意,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榆樹法院文化建設。另一方面,榆樹法院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法治榆樹建設貢獻力量。司法者的專業素養與人文精神如同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司法論壇旨在構建“學習型法院”,通過閱讀涵養法治思維,以業務交流提升司法能力。
“關于為什么要讀書?讀什么書?怎樣讀書?”吳應書院長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指出,讀書是完善自我的基本手段,是成本最低的自我修煉。我們讀書要多讀經典、多讀與當下發展結合的理論、多讀與工作相關的書籍、多讀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文學作品。
悅讀·盲盒漂流
很高興,和你共讀一本書
為激發干警的閱讀熱情,本次讀書會特別開設全新環節——“圖書盲盒漂流計劃”。參加活動的“書友”每人可抽取一本圖書驚喜盲盒,閱讀后在書的扉頁寫下閱讀感受,于下一次讀書會上再次以“盲盒”的形式重新封裝,傳遞給下一位讀者,形成跨時空的“知識對話”。后續還將舉辦“盲盒圖書”專題分享交流會,邀請閱讀過同一本書的干警分享自己不同的閱讀感悟。
本次讀書會采用“創作+分享+論壇+漂流”四維模式,打破傳統讀書會的單向輸出,將閱讀升華為集體行動,讓司法論壇成為知識共享的“思想熔爐”與創新實踐的“試驗田”。
初審:劉巖
復審:韓蕊
終審:謝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