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官能癥眩暈在中醫看來,是人體內部陰陽失衡、氣血失調的外在表現。中醫張小中就其成因,從多個角度深入剖析。
從“風”的角度來看,肝為風木之臟,體陰而用陽,主動主升。當人們憂郁惱怒,日久郁滯化火,風陽升動上擾清竅,或者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就會發為眩暈。比如,一些人在遭受重大生活事件打擊后,長期情緒低落,就容易出現肝陽上亢的癥狀,進而引發眩暈。
“痰”也是導致眩暈的重要因素。恣食肥甘,勞倦太過,傷于脾胃,健運失司,水谷精微不化,聚濕生痰,痰氣交阻,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從而引發眩暈。像經常吃油膩食物、缺乏運動的人,脾胃功能往往較弱,容易生痰濕,導致眩暈。
“虛”則包括氣血虧虛和腎精不足。久病失血或勞心太過,或者脾虛不能化生氣血,氣虛清陽不展,血虛腦失所榮,均可發生眩暈。先天不足,久病傷腎,房勞太過,陰精虧耗,腦為髓海,腎精虧虛髓海不足,也會引發眩暈。一些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腎精虧虛,就常常出現眩暈的癥狀。
張小中主任強調,中醫治療神經官能癥眩暈,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和體質,進行個性化的辨證論治,采用中藥、針灸等多種方法,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恢復氣血的正常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眩暈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