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七屆“芯力量”科技成果轉化路演活動成功舉辦,四家各具特色的精密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AI)、半導體等前沿領域的創新硬核項目進行了精彩路演,匯集了來自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及中科院技術物理研究所等眾多高校、科研院所精英團隊。參與路演的四大項目分別為:高速高頻電子模塊安全連接一體化方案專家項目,先進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商、全球領先的氫能裝備供應商,基于AI控制器的人工智能垂直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下一代非制冷紅外探測芯片及模組提供商。在本次路演活動中,四大項目高管分別對創新前沿項目進行了精彩分享與講解,多家投資機構代表在線上參會并聆聽項目分享,與四大項目高管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溝通,并進行熱烈討論,投資人獨到的見解和高質量互動掀起會議熱潮。
在路演環節,第一個項目“高速高頻電子模塊安全連接一體化方案專家”來自國光集團唯丞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簡稱“唯丞精密”)。該公司于2021年1月成立于蘇州昆山,創始團隊來自外企上市公司,在精密高速、高頻電子連接器設計及產品實現方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據唯丞精密董事長介紹,公司在高速高頻板對板電子連接器領域擁有先進的技術,包括浮動板對板。他從技術優勢、市場空間、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首先在技術優勢及壁壘方面,公司是從產品設計、仿真,再到模具,自動化設計及實現的一體化方案提供商,擁有18項自主專利,其中14項為實用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與行業其它競品相比,該公司是國內唯一在激光雷達領域L3/L4級別經過上車驗證的供應商,全球70%激光廠商均為客戶;其次在市場空間方面,中國市場浮動連接器目前占全球市場份額為17.44%,收入也在持續增長,預計2031年將增長到4.7億美元,國產替代空間巨大,公司生產連接器可解決以前85%靠進口國際大廠來滿足國內的需求;最后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公司與激光雷達全球TOP2(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達成戰略合作,現已批量交貨。擁有區域資源優勢,包括長三角完整供應鏈,完整技術配套服務,可就近服務客戶。
第二個項目“先進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商、全球領先的氫能裝備供應商”來自上海氫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氫洋科技”)。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是上海臨港新片區重點引進的氫能源領域國際型企業。氫洋科技CEO在核心團隊、產品矩陣以及技術優勢等方面進行了項目介紹。在核心團隊方面,公司成員基于英國拉夫堡大學30年氫能技術積累,結合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的燃料電池技術成果,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數13項。公司CEO從事新能源行業20余年,具有豐富的從業經歷和廣泛的業界資源;公司首席氫能專家為國家“十五”863計劃能源領域后續能源主題管理專家、國家“十五”86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在產品矩陣方面,公司不局限于氫燃料電池包的研發與制造,同時可解決上游制加氫問題以及下游應用場景的適配,致力于通過氫能生活艙、氫能文旅未來艙、氫能無人機、氫能兩輪車、氫能船舶動力系統、國內外氫燃料汽車、氫能多尺寸清潔電源、熱電聯供、分布式電源等多種應用場景的規劃及產業布局,打造國內氫燃料電池領先技術的產業化基地,構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模式,推進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技術優勢方面,公司在氫燃料電池、系統集成以及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和應用等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其中燃料電池功率覆蓋范圍為空冷型10W-6kW,液冷型5kW-150kW,和競品相比,在系統功率、設計壽命、實際壽命、發電效率、海拔適應性、防護等級、系統質量功率密度等方面具備優勢。
第三個項目“基于AI控制器的人工智能垂直應用場景解決方案”來自北京京工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京工匯”)。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工業AI軟件(垂直應用小模型)、硬件(智能控制器、AI一體機/服務器)及垂直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的創新公司,致力于成為工業信創領域領先的AI+工業制造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商,深度挖掘工業大模型潛力,推動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據京工匯總經理介紹,該公司以純國產替代的全棧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為核心,已完成全棧產品研發,并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取得顯著成果。他指出,公司在技術創新、行業經驗、核心團隊、市場前景等四大方面具備優勢。
首先在技術創新方面,公司采用自主研發的AI算法與高性能硬件,以AI賦能換道超車,在AI控制器、AI一體機、AI服務器、工業交換機等領域,正申請相關產品及應用場景專利;公司研發純國產替代解決卡脖子產品方案,正在申請電子部五所的純國產化認證,符合國家自主可控的戰略需求。
在行業經驗方面,公司在智慧城市、智慧建造、智慧礦山、智慧產線(汽車零部件)、大模型視覺檢測等領域展開合作交流,與中國1100家以上的工業集成商發生過交易,其中PLC、PAC、智能控制器、工業交換機等標準型產品已陸續在京東上架銷售。
在核心團隊方面,成員來自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知名院校,以及西門子、東土科技、寧德時代、浙大中控、奇瑞汽車等公司,具備深厚的技術背景和行業經驗,與國內985大學開展產學研方面的戰略合作。
在市場前景方面,國產工控類業務,2027年替代國外存量與增量市場至少1000億以上,國產智能控制器換道超車,未來至少帶動萬億以上的AI+工業制造領域的市場需求。京工匯通過提供純國產替代的全棧技術和產品,不僅符合國家自主可控的戰略需求,還能在多個領域推動工業4.0的進程。
第四個項目“下一代非制冷紅外探測芯片及模組提供商”來自上海量何芯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量何芯感”)。公司于2025年1月成立于上海,團隊來自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以及世界500強儀器公司,在紅外探測方面有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先進的技術,在光電儀器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先進的技術,主要產品包括鉭酸鋰紅外探測器芯片,可廣泛應用于應急安防、激光器定標、低空經濟、智慧農業、大健康等領域。
據量何芯感戰略融資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在核心技術、應用場景、發展規劃和產品、核心團隊方面優勢較大。
在核心技術方面,公司研發的鉭酸鋰紅外探測器芯片,是美國對中國禁運的卡脖子技術。具體來講,公司研發的熱釋電器件具有高靈敏性和高均勻性,解決了多年的技術難題。核心技術包括單晶材料減薄、先進芯片制備工藝、智能讀出電路設計、探測芯片與讀出電路芯片的互聯工藝、真正集成的鐵電焦平面技術、與當前VOx探測器工藝兼容等。目前公司產品處于已制成實驗室樣品到準備生產供客戶試用的小批量樣品階段。
在應用場景方面,鉭酸鋰探測器在氣體傳感、動目標識別、激光校準、紅外定標、航天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性能和成本優勢,部分情況下不可替代,且可應用在其他所有非制冷紅外探測器適用場景,整體市場規模超過300億元,并且市場需求在快速增長時期。
在發展規劃及產品方面,公司將以進口替代產品為突破口,以前沿創新產品為抓手,基于成熟工藝技術,需求牽引、快速轉化,主要產品覆蓋鉭酸鋰單元、多元探測器模塊及應用系統,包括鉭酸鋰焦平面模塊(H與R型)(320×240、640×512)及應用系統、紅外熱像儀、氣體紅外熱像儀等。
在核心團隊方面,公司擁有一支在紅外光電子物理及紅外材料器件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重大影響力的創新團隊,圍繞紅外光譜、紅外系統、紅外器件等,開展新機理、新概念、新材料、新器件、新技術、工程驗證和應用的全方位科研,擁有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學科鏈。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報名
報名聯系
韓老師 18918459526(同微信)
同時歡迎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前來報名加入評審團及推薦項目參賽,搶先對接優質項目,共同助力和見證中國芯勢力的崛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