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記者提問,特朗普政府表示,美方將采取措施加征額外的費用,對象是涉中國建造船只在美國港口的費用。中方對此有何回應?“我們此前已就有關問題多次闡明了立場,我愿再次重申,征收港口費、對貨物的裝卸設備加征關稅等措施損人害己,既推高了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了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
特朗普(資料圖)
海運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性支撐。作為“貿易動脈”,海運承擔著我國約95%的進出口貨運量,是和平時期的國際貿易網絡核心樞紐,直接影響著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國家經濟的穩定運行。作為“移動國土”,海運是危機狀態下的戰略物資投送生命線,直接關系國家應急動員能力和國防安全體系的有效運轉。這種雙重屬性,決定了海運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戰略地位。也因此特朗普開始對我國海運下手了。
4月18日,美國突然宣布對所有中國造、中國運營的船舶加收"過路費"。具體規則分兩步走:2024-2028年: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按載貨量交錢,每噸費用從50美元起步,三年后漲到140美元;用中國船運貨的公司也得交錢,集裝箱每個120美元起步,三年后漲到250美元。2028年后:美國將禁止外國造的船運輸液化天然氣,并要求本國船隊占比在22年內提升到15%。
按最新方案,中國船每噸交50美元,中國制造的外國船每噸18美元,液化天然氣船三年后也要收費。雖然比最初150萬美元的"天價"降了價,還給了180天緩沖期,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就是沖著中國海運來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給出的理由很直白:中國國際貿易太強,搶了美國人的飯碗。收來的錢要用來振興美國造船業,讓"美國再次偉大"。可問題是,中國造船業早就是世界第一了,去年全球新船訂單里中國占了八成。
貨輪(資料圖)
說白了表面上這是為了“抵制中國傾銷”,實則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翻版。以一艘標準8萬噸集裝箱貨輪計算,按照目前平均裝載量,該船每次靠港將被征收400萬美元費用。每年如果按常規航行10次,僅港口費就將增加4000萬美元成本。這些成本,能靠船東自己扛住嗎?當然不能。根據美方公布的征收方案,費用將由船東承擔,但允許“轉嫁至貨主”。也就是說,成本最終將通過價格鏈條,加在消費者、零售商、甚至港口物流企業頭上。關鍵是,這些貨輪并不只運中國貨。它們裝的,是全球訂單。
這種做法讓美國盟友難買賬。美試圖拉攏盟友組建“收費聯盟”,但加拿大、墨西哥港口或借機分流,削弱美國航運競爭力。國際航運分析師指出,美國若強推該政策,98%的全球商船將被迫繳費,而中國造船業占據全球42.7%份額,無人能替代。更諷刺的是,美國海軍艦艇訂單積壓嚴重,民用造船復興根本無從談起。胡錫進直言,此舉暴露美國“貿易霸凌”本質,或將引爆新一輪全球貿易戰。
貨輪(資料圖)
對美方的做法,中方在對美加稅、減少進口美國農產品的同時,開始暫停接收來自波音公司的客機。據悉,上個月一架波音客機在18號離開中國,20號返回位于美國的生產中心,21號又有一架波音生產的737客機離開中國降落在關島。中國的反制措施很有章法,都是在自身有充足的技術保障或替代方案后,才對美亮劍,避免自身受到沖擊。綜合來看,中美這場關稅較量,美方已經處于下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