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真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后掀起的這場關稅大戰,直接把全球經濟攪得天翻地覆。
特朗普覺得自己能靠加關稅收拾中國,結果中國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祭出金融大招——拋售美國國債。
關稅是個啥?特朗普為啥要跟中國干起來?
先說說關稅這玩意兒,簡單點講,就是國家對進口貨收的稅。加關稅一般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或者給外國貨設個門檻,讓本國東西更好賣。
特朗普當上總統后,就一直嚷嚷著中國占了美國便宜,說中國搞貿易不公平,偷技術、搶市場,還讓美國貿易逆差一大堆。他覺得得整一整中國,保護美國工人和企業。
2018年,特朗普正式動手了。先是對340億美元的中國貨加了25%的關稅,主要是針對工業品和機械設備。沒過多久,又加碼,對2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加稅,稅率從10%到25%不等。
到2019年,美國對中國的關稅覆蓋了3600多億美元的商品,差不多是中國對美出口的一大半。
中國也不是軟柿子,立馬反擊,對1100億美元的美國貨加關稅,大豆、汽車、飛機啥的都中招。這就是所謂的“關稅戰”,一場針鋒相對的經濟對決。
特朗普為啥這么干?他一直覺得自己能“讓美國再次偉大”,覺得中國崛起威脅了美國老大的地位。
他還老拿貿易逆差說事兒,說美國每年對中國的逆差好幾千億,得扭轉過來。但這招真管用嗎?咱們后面細說。
關稅戰打得怎么樣?誰疼誰爽?
關稅戰一開打,全球經濟就跟著抖三抖。先看美國這邊,有些行業確實得了點甜頭,比如鋼鐵和鋁業,因為進口貨貴了,本地企業訂單多了。
但這甜頭沒持續多久,因為美國很多制造業得靠中國零件,加了關稅后成本蹭蹭漲,最后還是轉嫁給了消費者。普通美國人買東西發現,衣服、電器、家具都貴了,日子反倒不好過了。
再看中國,出口肯定受了影響,畢竟美國是大市場。2018年和2019年,中國對美出口增速明顯下滑,制造業有點吃不消。
但中國政府也不是吃閑飯的,趕緊出臺刺激政策,降稅、發補貼,還推內需,穩住了經濟。加上中國開始找別的市場,比如東南亞、歐洲,日子雖然緊了點,但沒崩。
全球來看,這場關稅戰讓大家都不好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算了筆賬,說中美貿易戰可能讓全球GDP到2020年縮水0.8%。
供應鏈亂了,企業不敢投資,股市也跟坐過山車似的。總之,特朗普想靠關稅壓中國,沒想到把自己人坑了不少。
中國放大招:拋售美債,金融戰開打
眼看關稅戰打得兩敗俱傷,中國決定換個玩法——金融戰。啥叫金融戰?簡單說,就是用錢砸你,讓你難受。中國手里有個大殺器:美國國債。
美國國債是啥?就是美國政府借錢的憑證,全球公認的安全資產,利息不高但穩。各國政府、銀行都愛買,尤其是中國。
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外國持有國,手里攥著超過1萬億美元。特朗普加關稅惹毛了中國,中國就想:你不是跟我玩硬的嗎?那我也給你點顏色瞧瞧。于是開始拋售美債。
雖然不是一次性全扔出去,但這信號夠明顯了。中國這是要告訴美國:你有關稅,我有金融牌,別逼我太狠。
中國拋美債,聽著挺嚇人,但實際效果咋樣呢?咱們得搞清楚這機制。美債市場是個龐然大物,總值好幾萬億,買家多得是。
中國賣債,理論上會讓債券價格跌,收益率(也就是利息)漲。美國政府借錢成本就高了,房貸、車貸、企業貸款利率也可能跟著漲,經濟就得喘口氣。
但現實沒那么簡單。美國國債市場太大了,中國那點拋售(幾百億)扔進去也就濺個水花。
加上當時全球經濟不安穩,大家都搶著買美債當避險資產,美聯儲也在搞寬松政策,所以收益率沒飆起來。
不過,中國這招也不是沒用。它給美國敲了個警鐘:我手里還有牌,你別逼急了。美國政府債務高得嚇人,2020年都超過27萬億美元了,靠發債過日子。
要是中國真下狠手,大甩賣美債,市場信心一崩,美國日子就不好過了。
中國自己咋樣?拋美債有風險嗎?
中國拋美債也不是沒代價。賣多了,自己剩下的美債價值就得縮水,畢竟價格跌了。而且美債是美元資產,拋售多了可能讓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也得跟著吃虧。
更別說全球金融市場要是亂了,中國自己也跑不掉。
所以中國這招更像是嚇唬人,實際操作很小心。沒真一股腦全賣,而是慢慢減持,留著余地。這也說明,中國在金融戰里挺理智,沒跟特朗普硬碰硬拼個你死我活。
這場關稅戰和金融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中美關系這幾年越來越僵,從貿易到科技,再到地緣政治,處處較勁。
特朗普上臺后,把中國定成“戰略對手”,說中國威脅美國霸權。他搞關稅、禁華為、制裁中企,一套組合拳下來,擺明了要遏制中國。
中國這邊也不示弱。經濟發展到這地步,中國有底氣硬剛了。拋美債就是個信號:你有你的招,我有我的牌,誰也別想輕易壓倒誰。這背后是大國博弈,經濟只是個戰場。
經濟當武器,這招不新鮮。以前美國就干過,1941年對日本搞石油禁運,想掐日本經濟命脈,結果把日本逼急了,珍珠港挨了炸。
中美這場還沒到那地步,但邏輯差不多:你搞我經濟,我就還擊,看誰扛得住。
中國拋美債這招,也有歷史影子。冷戰時,蘇聯就賣過美國資產,雖然規模小得多。現在中國手里的美債可是個大籌碼,玩得好能讓美國頭疼,玩不好自己也得吐血。
美國老百姓和政客咋看?
美國國內對特朗普的關稅戰意見兩極化。支持的人覺得他硬氣,敢跟中國叫板,保住了鋼鐵工人的飯碗。
反對的人罵他瞎搞,說加關稅等于給自己人加稅,最后買單的還是老百姓。大選時這事兒還成了特朗普和拜登的PK點。拜登說要換個法子,跟盟友一塊兒對付中國,別單干。
中國拋美債這事兒,美國政客也急了。有人喊“經濟侵略”,有人擔心債務危機。但普通人可能沒啥感覺,畢竟利率沒真漲到天上去。
這場中美大戰,別的國家也跟著遭殃。歐洲、日本、韓國這些經濟體,供應鏈被打亂,出口受影響。
IMF警告說,全球經濟可能得掉好幾個點。各國都怕被卷進去,又沒法完全置身事外,只能小心翼翼地站隊或者兩邊討好。
世界貿易組織(WTO)本來該管管,但特朗普不待見這機構,還卡著WTO的法官任命,搞得它半癱瘓。結果這場仗就成了中美兩人的角力,別人插不上手。
看數據,美國從中國進口確實少了,但沒便宜美國自己,而是讓越南、墨西哥撿了漏。貿易逆差還是老樣子,2020年還創了新高,超過6000億。
中國這邊,對美出口掉了一成多,但總出口沒崩,靠著“一帶一路”和內需頂住了。
美債那邊,中國減持了10%左右,但還是美國第二大債主。拋售速度不快,說明中國留了一手,沒真要跟美國魚死網破。
股市最敏感,中美一打架,標普500、滬指就跟坐過山車似的。2018到2019年,全球股市跌宕起伏,投資者嚇得往黃金、美債里鉆。
美元倒是沒咋跌,畢竟美國還是“避險天堂”。但長遠看,中國要是真甩賣美債,美元霸主地位可能得晃一晃。
特朗普2021年下臺了,拜登上來后態度有點緩和,說要跟中國談談氣候啥的,但貿易和科技上還是硬著來。
中國這邊也喊合作,但前提是“互相尊重”。關稅戰暫時消停了點,但美債這張牌中國還攥著,隨時能再甩出來。
長遠看,中美經濟脫鉤是不現實的,兩國綁得太緊。但競爭肯定跑不了,關稅、金融、科技,哪兒都能成戰場。全球經濟也得跟著抖,誰也別想獨善其身。
特朗普這關稅戰,算是捅了個大馬蜂窩。中國用金融戰回擊,拋售美債,算是給美國上了堂課。這場仗沒真打出個你死我活,但全球經濟已經傷得不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