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4月17日下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公共衛生科聯合消化內科到荊河街道馬號街社區,開展腫瘤防治科普講座及結直腸癌免費篩查活動。活動現場,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黃常勇向社區居民科普《認識你的胃腸道》,詳細介紹了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胃潰瘍發生機制、部位、危害、治療方式等,向居民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對預防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要性。
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李曙暉向社區居民介紹了《結直腸腫瘤早診早治策略》。盡管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但通過篩查能夠實現疾病的早期發現與預防,進而顯著降低癌變風險。李主任呼吁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結直腸癌的篩查工作,以實際行動筑牢自身健康防線。
講座結束后,兩位醫生還向大家講解了結直腸癌篩查工作的具體流程,指導社區居民正確采集標本及送檢。本次活動,通過普及癌癥防治科學知識,倡導群眾踐行健康生活方式,鼓勵高風險人群主動參加癌癥篩查,促進了腫瘤的早診早治。
結直腸癌的篩查與早診早治
結直腸癌(又稱大腸癌),是發生在結腸或直腸的惡性腫瘤。作為我國消化道腫瘤的“頭號殺手”之一,結直腸癌以巨大的疾病負擔給大家敲響健康警鐘。
一、結直腸癌兩大特征
1、癌變過程緩慢,從腺瘤性息肉到惡性腫瘤的演變通常需5-10年,為早期干預創造寶貴時間窗。2、隱匿臨床表現,早期多無典型癥狀,需警惕以下報警征象。? 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糞便性狀異常(細條便/黏液血便)、 持續性腹部隱痛、 進行性消瘦伴貧血。
二、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
1、家族史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發病風險增高,據統計,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的人群,其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6倍。2、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于普通人群。3、代謝異常糖尿病、肥胖人群的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高于普通人群。根據2018年WCRF/AICR報告,體質指數(BMI)每增加5kg/m2,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5%,并且結腸癌較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升高更多,腰圍每增加10cm,結直腸癌患病風險就增加2%。4、飲食日常飲食中高紅肉、加工肉類、低纖維飲食偏高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風險。如加工肉類每日攝入量每增加50g,紅肉每日攝入量每增加100g,結直腸癌患病風險分別增加16%。5、生活方式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這些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幾率。
三、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規律運動,避免肥胖。?營養干預:保持均衡的飲食,增加全谷類和富含纖維的食物以及果蔬的攝入,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同時,減少食用腌制、化學防腐劑處理的肉制品。?戒煙、限酒。?定期進行結直腸癌篩查:腸鏡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另外,也可通過腫瘤標記物檢查、大便潛血試驗進行早期篩查。
為貫徹落實《健康山東行動一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進一步擴大結直腸癌篩查覆蓋面,促進結直腸癌篩查的標準化、規范化,鞏固提升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成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成為棗莊市結直腸癌篩查唯一指定醫院,該市40-74歲、既往無結直腸癌病史、無禁忌癥的常住居民均可參與篩查。
(通訊員 劉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