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38年時間,是中國近代史中一個關鍵期,更是民族覺醒期。
中華民國建立
這38年時間,如果放在歷史與其他王朝對比,其時間很短,僅38年時間。
這38年里發生很多影響歷史進程的大事,今天試圖用一個字來概括民國38年歷史的特點,你會想到那些字?
亂、患、變……?除了這些,你還有哪些字可以概括民國38年歷史呢?一起來討論討論。
“亂”是民國38年歷史的第一特點,為何?
民國的“亂”主要表現在軍閥混戰、政局混亂、地方治理混亂、經濟混亂四個方面。
軍閥混戰是民國“亂”的特點之一。民國前期軍閥眾多,單派系就有10余個,比如直系、皖系、奉系、晉系等。地方軍閥有30多個,比如四川劉氏、新疆盛世才等,軍閥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比如之直奉大戰、中原大招等。
民國士兵
政局混亂是民國“亂”的特點之二。民國的政局混亂主要表現為政府變化:從袁世凱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國民政府,38年時間三個政府更替。
地方治理混亂是民國“亂”的特點之三。地方政府各自為戰,匪患頻發,表面形式上統一,本質上并不統一。
民國軍閥
經濟混亂是民國“亂”的特點之四。民國經濟雖有短暫的“黃金期”,但也是曇花一現。經濟“亂”表現為貨幣多,市場混亂。貨幣有有袁大頭、金圓券等,還有地方一些發行的貨幣,絕大多數經濟被資本家和帝國主義掌控。
“患”是民國38年歷史第二特點,主要表現為外敵入侵,主要有日本、蘇聯、英國等國家對民國進行入侵和干涉。
日軍入侵
第一個是日本,從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以來,其入侵中國的野心越來越大。1915年通過《二十一條》延長旅大租借期,進而控制山東半島;1928年制造山東濟南慘案;1931年占領東北;1937年全面侵華。到1945年結束,民國38年時間,日本都在想方設法入侵中國,這是第一大患。
第二個是蘇俄,蘇俄從1921年開始向遠東擴張,在沙俄占領的基礎上鼓動外蒙古獨立,1946年,外蒙古獨立出去。
日軍侵華
第三個是英國,英國除了占領香港以外,對西藏進行滲透和侵擾,制造了“麥克馬洪線”,試圖讓西藏獨立出去。
民國成立不久,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民國迎來了短暫的“黃金期”,但是又進去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與日本法西斯的戰爭。
民國38年時間,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啟蒙期,也是中國從封建社會到民主社會的過渡期,所以這38年新舊交替間,同樣產生了很多“病”。
第一種是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碰撞產生的“病”。民國建立后,標志這中國進去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但是本質上還存在大量的封建主義,比如袁世凱復辟、軍閥林立就是封建主義遺留思想。
袁世凱稱帝
第二種是新舊文化碰撞產生的“病”。民國成立后,在接觸到西方文化后,有人開始主張去除漢字、全盤西化等,從文化上改變中國,想徹底去除傳統文化中糟粕對中國的束縛和影響,導致了民國文化混雜。
第三種是新舊經濟碰撞產生的“病”。民國的經濟有過短暫的發展,但長期還是處于戰亂之中,民族資本主義雖有一定發展,卻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如宋家。
民國時期“裹小腳”
第四種是軍隊與腐敗“病”。民國軍隊可以理解為是某人的“家軍”,后來雖然有統一的建制,但依舊是軍閥爭地盤的籌碼。國民黨腐敗也是一大弊病,后期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證明了民國腐敗程度和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
民國的“變”主要指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國救命的方式方法,也是這些“變”推動了中國社會發展和新中國建立。
第一“變”是民國法律發展。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都試圖通過立法來建立治國,但成效不大。
民國法律變革
第二“變”是青年思想解放運動,新西方思想促進國民思想解放。從“五四運動”開始,中西文化碰撞,讓中國思想得到大解放和革新。
第三“變”是革命運動。國民黨有北伐戰爭,完成后基本完成統一,后共產黨有土地革命、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完成了舊中國的改造。
民國經濟發展(上海灘)
第四“變”民國社會發展。民國社會以民族資本主義為主,得到短暫發展;教育領域衍生出多所大學,奠定中國教育基礎;女性得到解放,地位得到提升。
這些變,影響了中國的發展和走向,后新中國成立,結束了民國,也說明寧民國的“變”發揮了巨大作用。
民國38年的“爭”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與帝國主義列強之爭,中國爭的是獨立自主的權利和地位,爭的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民與封建主義、官僚主義的爭,爭的是人民的地位和當家做主的權利,爭的是中國人民的未來幸福。
民國抗爭史
所以,民國的38年的“爭”,是中國人民在爭地位、爭權利、爭利益。
民國后,經過二次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翻身做主,成為國家真正的主人,建立新中國,中華民族屹立與世界東方之林。
民國38年的“殤”,主要指民國在革命中、國家獨立中、反對侵略和壓迫中犧牲的人。
總體來看,民國人口數量是增長的,但是連年戰亂、帝國主義入侵、自然災害等,增長率只有0.5%左右,遠低于正常增長率。
抗日戰爭
第一階段:從1912年到1928年,這十多年時間中,軍閥混戰、自然災害讓大量人口減少。
第二階段:從1928年到1937年,這十年時間雖然是民國“黃金期”,但是戰爭依舊導致大量人口犧牲,人口增長率達0.7%。
第三階段:從1937年到1945年,這8年時間因抵抗日軍、自然災害,損失3000-3500萬人口,尤其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有2500萬左右人口損失。
解放戰爭
第四階段:解放戰爭包括白腿臺灣的人口數,大約有450萬人口損失,其中有200萬敗退臺灣。
民國38年時間,人口從4.1億增長到5.4億,38年增長率為37%,遠低于正常水平。
上述就是用一個字來概括民國38年歷史,這些字是對民國歷史特征的概括,并不能全面說清民國歷史。當然了,這樣可以快速了解民國歷史,知道民國歷史的一些特性。
綜合來看,民國歷史本質上中華民族的蛻變史和過渡史,更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和抗爭史,一個字能說其特點,但不能說清民國風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