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在幫孩子攻克"的地"難題,意外發(fā)現(xiàn)了幾個事半功倍的訓練妙招。
期中考試結束,孩子在仿寫句子上栽了跟頭??荚嚽耙惶焱砩虾彤斕煸缟戏磸蛷娬{過“地”的用法,本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還是馬失前蹄,別提多難過了!
學習課文《小公雞和小鴨子》時,學到了用“偷偷地”、“飛快地”等詞語修飾動作,使句子更生動。
剛學完用得很標準,但是不出一個月,隨著知識積累越多反而越用越亂,不是把“地”寫成“的”,就是不寫“地”。
“的”“地”不管在考試中還是日常應用中都是重點內容,仿寫句子、看圖寫話、作文都少不了它們,所以一定讓孩子熟練掌握。
事不宜遲,趕緊行動,經過系統(tǒng)實踐,孩子對“的”“地”的使用成竹在胸。
區(qū)分“的”“地”的不同用法
“的”“地”用法專業(yè)解釋,直接上圖。
但是,如果用專業(yè)術語給孩子解釋,以他目前的知識儲備,無法理解,等同于用另一個新知識解釋現(xiàn)在的新知識,還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更為妥當。
孩子說,老師教他們的方法是:名字前用“的”,干什么前用“地”。
(下圖解釋異曲同工,更為詳細)
這樣解釋非常通俗易懂,但孩子的問題是:常?;煜懊帧焙汀案墒裁础保€有一些口語習慣,影響了在書面表達中使用標準語法。
問他為什么錯,他還振振有詞:我不想背答案,我有自己的想法!有想法是好事,但要符合語法規(guī)則呀。
可以說,孩子區(qū)分“的”“地”不難,難的是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的”“地”,不能隨意忽略“的”“地”
我想,還是要在真實語境中感受語言的生命力,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孩子的書面詞匯量和表達方式,體會“的”“地”的不同用法,慢慢形成習慣記憶。
讓孩子體會“的”“地”的不同用法
目前,比較適合孩子理解“的”“地”用法的方式不外乎三種,閱讀、生活、練習。
第一,在閱讀中深度體會
孩子每天都會自主閱讀或者親子共讀,讓孩子在閱讀內容中找到“的”“地”相關句子,非常輕而易舉,正好看看成熟作者都是如何使用“的”“地”。
自主閱讀時,讓孩子用筆在書上標注“的”“地”,鼓勵自行總結“的”“地”使用規(guī)律,每找到10處獎勵一個貼紙,提高學習動力,收獲成就感。
親子共讀時,采用你問我答的形式,在交流中促進孩子進步。
- 讀到含有“的”“地”的句子,重復一遍,問孩子:這里的“de”是哪個“de”,為什么?
- 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做出回答,并解釋原因。對了表揚,錯了引導糾錯,給予鼓勵。
近期睡前讀的書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幾乎每一頁都能找到好多學習素材。
比如,讀到“無邊無際的樹林”,
問孩子:這里是哪個de?
孩子說:白勺的。
繼續(xù)問:為什么?
孩子說:樹林是名字。
比如,讀到“它惡狠狠地朝兩只狼露出嘴里的尖牙”,
問:這里是哪個de?
孩子說:土也地。
追問:為什么?
孩子說:朝兩只狼露出嘴里的尖牙是干什么。
讀20幾頁就能積累不少詞匯:
用“的”:巨大的野貓、大大的閣樓、歪歪扭扭的柵欄、漂亮的大橡樹、瘦癟癟的鹿、肥嘟嘟的鹿、柔軟的皮革、高高的樹干、白白的山胡桃木碎片、干凈的山胡桃木碎片、淡淡地煙味兒、濃濃的熏肉味兒、扁扁的白魚。
用“地”:大森林的邊緣稀稀拉拉地散落著幾座小木屋、汪汪地叫著、高高地掛在樹上、爸小心地剝下鹿皮、一塊塊地掛在空樹干里那些釘子上、把幾塊碎木片小心地鋪在上面、美美地享用了一頓鮮美的魚肉、自由自在地在大森林里跑來跑去、滿當當?shù)剞瘘S色的奶酪。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內化,孩子對“的”“地”的不同有了深刻的認識,還了解了新的詞語和句子,一舉多得。
第二,在生活場景中隨機應用
閱讀是體會文字,在生活中就是體驗真實地感受了,這有利于孩子將來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行。
我們在路上走著的時候,就可以找到很多生活素材。
比如一些具體的事物:
高高的大樹、綠油油的草地、熙熙攘攘的人群、醒目的廣告牌、鮮艷的花朵、粉紅的小花、白色的小狗等等。
比如一些具體的行動:
著急地去上學、汽車在馬路上飛快地跑著、阿姨牽著小狗慢慢地走著、我悄悄地跟在你身后、孩子們開心地笑著、我高興地跳起來等等。
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讓孩子說出是用“地”還是“的”,并解釋為什么。還可以讓孩子自由表達,鍛煉孩子主動使用“的”“地”的能力。
不斷強化對比,孩子就能熟悉在真實場景中如何使用“的”“地”,寫作文也能靈活應用。
在生活中的學習,也讓孩子認識到知識的有用之處,提高學習興趣。
第三,進行專項練習
孩子理解了“的”“地”的用法,也需要提高應試能力,那就離不開專項練習。
除了把以前的錯題整理好,讓孩子不再重復犯錯外,可以再做一些補充練習。包括詞語、句子、連線題,形式不同,增加趣味性和靈活性。
為孩子們找了一些練習,可以抽空練起來。(練習包括“的地得”,暫時可把“得”排除,以免孩子更加混淆)
相對于用專業(yè)術語給孩子講清語法規(guī)則,還是用可感知、可操作的方法更為直觀,通過輸入、輸出、反饋等方式,讓孩子建立條件反射般的語法直覺,不管語境如何變化,孩子都能應付自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