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揚言要讓制造業回歸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一度強硬無比,可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和國際盟友的疏離,曾經的強硬立場似乎正在動搖。
4月23日,據媒體消息,特朗普團隊正考慮將部分對華關稅降至65%,以此來緩和跟中國之間的緊張氣氛,主要還是經濟下滑,有些“怕”了。
不過特朗普的小心思早已經被中方看清,完全不給他面子。
出爾反爾的“讓步”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變化很大,一會兒強硬施壓,一會兒又好像要降低關稅,之后又提出了“分級關稅”的想法,這種不穩定的做法沒有解決美國國內和國際上的問題,反而讓全球貿易更加緊張。
特朗普政府政策總是變來變去,這和美國國內經濟不太好,老百姓越來越不滿意有關,股市、債市、美元匯率都不穩定,還有專家說美國經濟可能要“滯漲”,這些都讓特朗普政府壓力很大。
為了穩住國內的農業、汽車等重要行業支持者,以及想讓市場更有信心,特朗普政府需要找個辦法來解決問題,于是就盯上了中國,覺得中國是可以利用的突破口。
特朗普政府在國際上越來越顯得孤立。他發動的關稅戰,沒能讓其他國家妥協,反而讓美國在國際社會的聲譽受損,盟友們也開始疏遠。
日本不愿在關稅問題上讓步,印度也在觀望,這些都說明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手段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種做法反而讓美國顯得更加孤立無援。
美國政府考慮大幅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甚至可能減半以上,這意味著,之前的強硬態度有所緩和,美國方面可能希望通過減少關稅來緩解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并修復與盟友及中國的關系。
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說,他對華關稅“不會永遠那么高”,最終會降低。這表面上像是特朗普政府做出了重大讓步,但仔細想想,更像是一出提前安排好的表演。
這種說法很可能是一種策略,目的是為了迷惑大眾或者達成某種談判目的,背后的真實意圖可能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復雜,不能輕易相信。
畢竟,特朗普政府仍然想要阻止中國發展壯大,“分級關稅”計劃看似復雜,實則意在重點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
通過對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電池等高科技行業征收高關稅,同時維持對低端產品較低的關稅,特朗普政府試圖將中國鎖定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環節,以此來阻止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進展。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持續施壓,中國一直保持冷靜,采取穩健的策略。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積極尋求與多個國家的合作,強調多邊主義的重要性。
中國態度明確,不主動挑起爭端,但也不懼怕任何挑戰,仍然愿意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不過前提是對方停止威脅和施壓。
中國正努力加強與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經貿關系,并重啟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甚至包括最初傾向于美國的越南,現在也開始主動與中國接觸,尋求合作機會。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和中國合作是正確的道路,能夠實現雙方共同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選擇與中國攜手,將為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實現共贏。
2026年中期選舉對特朗普來說至關重要,選舉結果將直接反映他的政治影響力,美國經濟狀況持續低迷,民眾對特朗普貿易政策頗有微詞,這些因素都可能讓他的選情面臨挑戰。
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搖擺不定,就像“心電圖”一樣,這種不確定性是否能贏得選民的認可,目前還很難預測,如果特朗普輸掉中期選舉,他的后半任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而對于特朗普宣稱的,將大幅度降低中國的關稅,外交部也是做出了回應,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對于美國一直提升的關稅,中方雖然不愿意去應對,但是也從沒有怕過。
并且,特朗普真的想要和談的話,那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以平等的態度來對話,畢竟從關稅戰一開始,中方就知道特朗普抗不了多久,直言到“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畢竟特朗普的變臉技術,在世界都是知名的。
結語
特朗普的“變臉術”終將受限于經濟規律與歷史潮流。若其執意將稅率降至65%,不過是戰術性回調,難以改變中美博弈的結構性矛盾,而對中方而言,無論稅率如何變化,其“以我為主、開放共贏”的戰略定力已然清晰。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報---2025.04.23:《特朗普稱美對華關稅或將大幅下降,外交部回應》
原文刊登于證券時報網---2025.04.25:《昨夜,美股大漲!美聯儲官員,最新表態→》
原文刊登于澎湃新聞---2025.04.23:《特朗普稱或將“大幅降低”對華關稅,外交部: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