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集體上漲,創業板指漲逾1%。盤面上,騰訊云、鈦白粉、房地產服務、CPO概念、高帶寬內存等位于漲幅榜前列,化學制藥、跨境支付等表現不佳,領跌市場。截至午間收盤,滬指上漲0.15%,報3302.19點;深成指上漲0.87%,報9964.67點;創業板指上漲1.07%,報1956.65點;全市場上漲個股有3805家,下跌個股有1455家,59只股漲停。兩市半日合計成交7190億元。
從資金面來看,據央行網站消息,為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2025年4月25日(周五),中國人民銀行將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6000億元MLF操作,期限為1年期。4月有1000億元MLF到期,3月末MLF余額41570億元,因此在4月25日操作后,MLF余額增加5000億元至46570億元。
從消息面來看,據央行網站4月25日消息,二十國集團(G20)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今年第二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會議并發言,潘功勝強調,經濟碎片化與貿易緊張局勢持續擾亂產業鏈供應鏈、削弱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主要經濟體應加強參與國際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采取實質行動推動國際合作,維護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當前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金融市場運行平穩。中國人民銀行將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板塊表現來看,盤面上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上漲。地產股震蕩走強,渝開發、南國置業等漲停。電力股持續活躍,西昌電力、長源電力等漲停。算力概念股展開反彈,拓維信息漲停。
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醫藥工業數智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支持相關單位建立醫藥大模型創新平臺,協同開展醫藥大模型技術產品研發、監管科學研究等,強化標準規范、科技倫理、應用安全和風險管理等規則建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醫藥全產業鏈”應用試點,鼓勵龍頭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大用戶等組成聯合體,面向醫藥全產業鏈形成一批效果顯著的標志性應用場景。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AI醫療行業處在跑馬圈地階段。短中期來看,建議核心關注能夠獲取醫院診療數據實現AI模型能力提升的廠商;長期來看,伴隨AI模型本身的格局走向集中,AI能力普惠化的背景下,在醫院客戶中存在信息化卡位將是參與AI醫療市場的重要前提,如醫院電子病歷、HIS供應商也值得關注。
1、東軟集團:2024年3月東軟集團宣布與華為聯合發布“東軟&華為臨床醫生助手一體機解決方案”,將大模型助手融入醫生日常,覆蓋問答廣場、報告解讀、結果速查、病情討論、病歷點評、病歷生成等多個場景,借助DeepSeek模型,全方位賦能醫生從病情分析、協作聯絡、書寫病歷到學術交流等各項工作。(國泰海通證券)
2、麥迪科技:公司深耕醫療信息化,擴大核心競爭力。牽手華為,發布“華為&麥迪”智慧醫療平臺——云手術、云重癥、云急救解決方案。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智匯港管委會等機構共建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發布首個全自主智能化AED無人機救援的低空救援整體解決方案,并完成航空醫療救援AED無人機首飛,助力蘇州“黃金4分鐘急救圈"建設。(華西證券)
3、久遠銀海:公司立足醫療醫保、數字政務和智慧城市三大業務智能化需求,聚焦行業智能場景和智能系統的應用研發,依托自研“聞語”行業大模型+第三方大模型為基礎底座,基于公司“見智”智能應用開發平臺提供數據治理、模型訓練、微調支撐和高質量行業數據集,構建行業垂類小模型、醫學知識工程,提供面向醫療領域智能場景(助手)、智能體、智能業務系統的研發和具身智能應用。(國泰海通證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