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這場關稅戰,其實就是在玩“眨眼游戲”,誰先眨眼誰就輸了。特朗普設想的是亂揮關稅大棒,總能嚇唬住一些國家,然后逐個擊破,逼迫中國全面妥協。但問題是,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談判并不順利,越南所謂的讓步其實還停留在平衡貿易階段,并沒有達到特朗普的期望。特朗普甚至自降身價,參加美日部長級談判施壓,但也沒達成具體協議,就連日本都在用“拖字訣”,歐盟則處于僵持階段,總之沒人愿意割肉伺鷹。而中國還在熬鷹呢,美國就已經熬不住了。
這段時間特朗普及其團隊多次喊話,中國應該主動談判,等待來自中國的電話。然后最近特朗普又吹噓,“中方已經多次聯系了他”,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到四周內,或許整個談判就能完成,還暗示可能會降低關稅。其實美國一系列關稅、制裁措施,以及對停留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征收費用等措施,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讓中國坐到談判上,然后對美國提出的條件做出讓步,無非就是讓中國接盤更多美債,在關稅、貿易等領域滿足美國利益等。而在這個貿易對峙的背景下,中美突然同時換帥,這蘊含著怎樣的信息量?
首先,中方任命李成鋼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李成鋼曾參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后來擔任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該部門一直處于世貿組織訴訟實戰的最前線,負責處理各種爭端。然后擔任常駐世貿組織的代表,對世貿規則非常熟悉,并擅長多邊談判。之前有跟美國談判的經歷,以作風強硬、寸土必爭的談判風格著稱。外媒也進行了報道,并評價他是一名“貿易勇士”。美國私底下形容他戰斗力強,并且非常難纏。
而另一邊,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團隊正討論成立一個工作組,專門緊急處理與中國之間的關稅問題,這個小組成員包括副總統萬斯、財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貿易代表格里爾等。這些人沒什么好說的,大家熟知的草臺班子。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其中沒有總統高級顧問納瓦羅、美國總統助理斯蒂芬米勒。這倆人被認為是這場關稅戰的真正推手,納瓦羅是白宮經貿政策的“軍師”,而斯蒂芬米勒則是“海湖莊園協議”幕后人,該協議被稱為上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的新時代翻版。這倆臥龍鳳雛都沒出現,說明特朗普已經意識到高關稅帶來的損害以及壓力,中國更是成了特朗普繞不過的大山。
美媒曾多次曝光,特朗普及其團隊曾一度認為中國不會關稅反制,會主動跟美國談判,就跟2018年一樣。但這次中國不僅加碼關稅,還采取了限制稀土、拉實體清單等一系列措施,等于是已經掀桌了。其次,中國持續和東盟、歐盟談判,這就是已經另扛大旗另立陣營;最后一點,中國這時候到巴西談兩洋鐵路,更是讓美國后脊發涼,這要是成了,國際貿易格局將發生巨變,加上美國自作自受對所有貿易伙伴加稅,北美將被邊緣化。如果之后中美會坐下來談判,雙方代表不僅戰斗力有差異,手上的籌碼也會出現差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