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四大天王何時開始“爭霸”?
可能有不少人會沖口而出,1992年。
錯了。
筆者想說,這場跨越悠長歲月之爭,并非始于“封王”的1992年,而是1993年。
關于四大天王,觀察的視野也該放得更寬闊一些,不能只盯著某個獎項說事,不能只盯著樂壇,甚至不能單看香港一隅。
這樣一來,或才是名副其實的“王之盛宴”。
而這一年,戰況如何?
先看“揚眉吐氣”的張學友。
入行九年,他一直都處于一種“龍困淺灘”的境況,在本年度之前,唱片從來沒有沖出過香港一隅。
這一年,張學友發行了一張EP、兩張普通話專輯和一張粵語專輯,參演了六部電影,在香港紅館舉行了二十五場演唱會。
為什么說他揚眉吐氣?
普通話專輯《吻別》,全亞洲大賣四百萬張,在內地奪得兩個銷量月冠,在新加坡醉心龍虎榜奪得七個周冠,橫掃內地、臺灣乃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粵語專輯《我與你》,在香港奪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大獎、在內地奪得一個銷量月冠。
僅憑這兩張專輯,他就可稱笑傲江湖。
也在這一年,他奪得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IFPI國際歌手大獎、TVB金曲金獎、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十大中文金曲最佳男歌手、第一屆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
在全年的香港IFPI榜單上,他以八個周冠三十八周在榜的成績,傲然登頂。
威勢空前。
再來看看,此前雄霸華語樂壇三年的郭富城。
這一年,他發行了普通話專輯、粵語專輯和精選集各兩張,出演了六部電影,拍了一個廣告,受國家體委邀請,擔任了第七屆全運會的“全運之星”,并在內地舉行了二十二場《美麗的夢想》演唱會。
其第五張普通話專輯《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在臺灣上市一周賣出二十萬張,第二張粵語專輯《沒有你的愛》,在香港賣出二十五萬張,成為香港IFPI銷量榜第一屆冠軍。
新加坡醉心龍虎榜,以《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奪得非連續四冠。
在全年的香港IFPI榜單上,他以兩個周冠十一周在榜的成績,列第四位。
樂壇榮譽層面,他以《狂野之城》,奪得叱咤樂壇至尊歌曲大獎,當選內地華東五省一市最受歡迎男歌手,并獲新加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聲勢仍熾烈。
影壇出道第五年。
電影《天若有情Ⅱ之天長地久》香港票房接近千萬,韓國沖破了十萬觀影人次。
關于這部電影,一直以來,見到些有趣的說法。
該片前作,本由劉德華主演,票房一千二百余萬,但因監制杜琪峰不滿意他動不動“耍帥”,到拍續集的時候,怒而換將,由天王郭富城頂上。
有那么一部分劉德華擁躉就說,換郭富城來主演,票房連千萬都沒有破。
劉德華當然很不錯,昔年香港影壇五大巨星之一。
但票房這件事,其實不是這么看的。
它并不是說,能夠完全和主演的演員掛鉤,任何演員,也不可能有完全穩定的票房成績,當真要說的話,單是二人之間出道的時間差,都足以抹平這兩、三百萬的差額。
而陳木勝導演也說過,第一部是初生之犢,第二部反而縮手縮腳了。
郭富城版本,喜歡的人也蠻多。
另有一部精品《赤腳小子》。
這部電影,上映十二天,因與院線的不明糾紛下線。
雖僅397萬的票房數據不怎么樣,但電影品質和表演相當出挑,郭富城所表現出來相當扎實的表演基本功與強悍的共情力,入戲能力之強、情感之豐沛,影壇罕有。
筆者參看了絕大多數香港演員出道第五年的作品。
坦白說,以表演能力而論,能與《赤腳小子》中的郭富城表現相當者,鳳毛麟角。
這頗耐人尋味。
劉德華本年如何?
他發行了兩張普通話專輯、一張粵語專輯,出演了四部電影,首登香港紅館,開了二十場《真我的風采》非連續演唱會。
這一年,他在香港IFPI銷量榜上,以五個周冠十四周在榜的成績,列四大天王第二,新加坡醉心龍虎榜上,以《謝謝你的愛》和《真情難收》共計奪得十個周冠,此外,獲TVB增設的“國內最受歡迎男歌星獎”,但該獎較為雞肋。
影壇方面,四部電影中,《超級學校霸王》和《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均接近兩千萬,但未能登臨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另外兩部電影則皆未破千萬。
坦白說,以劉德華歌影兩地的資歷來說,這個成績,非常不理想。
相對上年,明顯下滑。
另外來說,彼時的劉德華,在四人當中資歷最老,尤其影壇,他有數年甚至幾近十年的先發優勢,無論聲望、片酬還是資源豐沛度,都是其他三人拍馬都不能及的存在。
但有一說一。
他的電影過分娛樂化,又數量太過龐雜,非但通常品質一般,更很難沉下心來,做表演方面的探索。
又多又快,卻未必夠好。
最后來看,封王之初的黎明。
他在這一年,發行了普通話和粵語專輯各兩張,出演了兩部電影,拍了一部電視劇,在紅館舉行了二十場《夏日傾情》演唱會。
在香港IFPI銷量榜上,他拿到兩個周冠二十周在榜,列第三。
在新加坡醉心龍虎榜上,他以《今生相愛,來生再相聚》七冠和《深秋的黎明》六冠的成績,領銜天王陣營。
本年度,他從劉德華手中奪走TVB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電影方面,《城市獵人》系客串,主演的古裝動作電影《飛狐外傳》雖頗有趣,但在影壇巨星爭鋒的歲月,只反響平平。
反倒是電視劇《原振俠》頗有聲勢,系當年香港收視率亞軍。
聲勢尚可。
進入“排榜”環節。
以本年度觀察,香港樂壇封王,最大得利者是誰?
張學友。
張學友唱片《吻別》,實質上只有三首新歌,其余全是其粵語舊作翻唱,但一經發行,就如龍高翔,橫掃整個華語世界。
歌固然是好,但不可不見的一面,就是香港樂壇的封王之舉。
而在封王之前,他其實已經發行了四張普通話唱片,但皆銷量平平,甚至是乏人問津。
但不管怎么說,張學友此年,飛龍在天。
有升,自然就有降。
這一年,四大天王在人民大會堂賑災義演,各自獻唱了一首民歌,并共唱《青春舞曲》,以出場序和署名順序,皆以郭富城在先,劉德華壓陣。
很顯然,擔任“全運之星”的郭富城,人氣方面仍然占優。
但因合約問題,連續七張唱片不被引進內地,在臺灣和新加坡市場也被延遲發行,對郭富城可謂沉重一擊。
總評,張學友大勝,郭富城失去第一寶座,但綜合影響力仍要強于劉德華和黎明,劉德華失去樂壇大獎,黎明上位。
當真世事難料。
來路漫漫。
有平生大敵為鞭策,方可振奮精神,一往無前。
這就是天王之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