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不是“自駕”
可不能傻傻分不清哦
一位車主因車輛一年內發生了多次
智能駕駛降級或退出的情形
認為汽車生產公司既沒有確保車輛智駕安全
將汽車生產商告上了法庭
法院如何判決
一起來看
案件回顧:智駕 “失靈” 三次,車主怒訴車企
2023年底,武漢消費者胡先生購買了車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某品牌車輛。2024年3月,胡先生在高速上使用導航輔助駕駛時,智駕系統突然退出,幾秒后恢復。隨后,一年內又發生了兩次智能駕駛降級或退出的情形。
消費者胡先生向車輛生產公司反映問題后,公司對其車輛進行了操作指引,并檢測了智駕系統,未發現故障?!捌噺S家認為,胡先生高里程、高頻次使用智駕系統,足以證明對該系統的認可,且智駕系統在特定情形下會進行降級,并向用戶發出提示,屬于正常情形。
據悉,消費者胡先生一年內駕駛該車行駛了1.8萬公里。其中,近一半里程使用了智能駕駛程序輔助駕駛。
胡先生認為汽車生產公司既沒有確保車輛智駕安全的補救措施也不同意退車,遂于2025年初將汽車生產公司訴至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要求車輛生產公司退車退款并賠償經濟損失3萬元。
漢陽區法院經審理認為
漢陽區法院經審理認為,購車時,該公司已在車輛用戶手冊中說明,涉案車輛所具備的導航輔助駕駛屬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不是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在特定情況下存在功能受限的可能,需要駕駛人監管駕駛輔助系統行為并隨時介入接管駕駛。消費者胡先生駕駛中出現3次智能駕駛系統自動退出或降級,均存在不清晰的車道標線、施工區域、交通環境異常的情形,屬于在特定情況下功能受限的情形,并非胡先生所認為的智駕功能故障。
由于車輛沒有其他設施及操作系統故障,不屬于《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中規定的應當退車的情形,法院依法駁回了消費者胡先生的全部訴訟請求。該判決作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近年來,智能駕駛領域成為各大車企布局的對象。在此背景下,“智駕領航”“全場景智駕”“零接管”等各種新技術名詞層出不窮。與此同時,車企不僅在品牌發布會上展示智能駕駛技術,還通過直播的方式進一步塑造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知。
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
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承擔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法官提醒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廣大車主要正確認知技術邊界,理性對待宣傳。當前智能輔助駕駛是技術進步的重要成果,但其本質仍是“輔助工具”,駕駛員需要全程保持警覺,對異常情形及時響應系統提示。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吳采平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