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府觀察使(中訪網旗下品牌)
作者|方淓
4月23日,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館迎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
當天,恰逢第30個“世界讀書日”,由交子金控集團旗下交子金融博物館、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市作家協會、互鑒書院、中訪網共同舉辦的“交子一脈·‘閱’見千年”主題文化活動,通過專家對話、觀眾互動等形式,在交子故里開啟一場金融與歷史的深度探討。
當世界讀書日邂逅人類最早的紙幣“交子”,金融史的金屬光澤與書籍的紙墨清香在此交匯。這座以“交子”命名的博物館,此刻成為連接北宋市井與當代世界的時空隧道。
書香對話:世界讀書日的文明互鑒
這場活動不僅是對世界首張紙幣的致敬,更以分享成都作家章夫的《1024-2024: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地成都,以及千年來的世界》著作,解碼千年貨幣文明背后的創新內涵,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文化傳承提供啟示。
活動一開始,章夫先生便以《1024-2024: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地成都,以及千年來的世界》一書為媒,將交子千年史娓娓道來。這部耗時三年完成的著作,不僅梳理了從交子到數字貨幣的金融演變,更揭示了成都作為“金融基因庫”的城市特質。
在分享中,章夫坦言,寫作過程如同“在歷史的迷霧中打撈碎片”——面對金融史料稀缺的困境,他不得不跨界補充經濟、金融、社會方面的知識,甚至自行購買宣紙、感悟蜀地造紙的智慧,揭開交子研究的多維面相。
章夫認為,自己的長處在于通過文學手法和思想性解讀來呈現交子歷史,使交子更加客觀、生動和可感。第一卷從一張神奇的紙幣開始,探討交子的材料和制作過程;第二卷從成都的角度出發,探討宋代以來成都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狀況;第三卷主要探討交子千年來的世界,千年以來世界的變化。
這本描述千年歷史的書,用文學的手術刀解剖歷史,但刀柄上刻著經濟學的刻度,讓觀眾從多個維度,直觀感受到千年前的交子智慧。
活動現場:千年文脈的當代表達
隨后,四川大學教授、互鑒書院山長蔡尚偉與章夫先生展開精彩對談。蔡尚偉教授以“交互創新”的角度出發,強調創新需要寬廣的視野和宇宙觀。
蔡尚偉隨即拋出了另一個有趣的“餃子”理論。《哪吒2》導演餃子,以川大藥學的學術背景跨界制作《哪吒2》動漫電影,看似荒誕的“醫學+動漫”組合,實則暗合中國“和而不同”的創新哲學。
“這正是專業藩籬的突破!”蔡尚偉認為: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憑空創造,而是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交子的誕生證明,金融創新需要文化土壤。成都自古就是多元文明交匯之地,這種包容性正是創新的源泉。”
對談環節結束后,現場觀眾踴躍提問,圍繞交子歷史、金融文化創新等話題積極發言。觀眾提問環節的深度令人驚喜,當被問及“紙質書和電子版書的優劣”時,蔡尚偉給出精辟見解:書籍作為人類精神精華的重要性,指出紙質書在精神內容的物質化、可視化、固態化及穩定性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不過,他也提到:真正的閱讀革命不在載體形式,而在思維維度。隨著科技的發展,書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包括電子書等,我們并不排斥智能書,因為排斥就意味著落后于時代。
文明啟示:千年印記的創造性轉化
2024年,恰逢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一千周年,2025年,站在新的千年起點,成都正以“交子文化”為支點撬動城市發展。這場持續三個小時的文化盛宴,最終指向一個核心命題:在數字文明時代,我們如何延續交子開創的創新精神?
一個跨越千年的行政符號成為焦點。天圣元年開始發行的官交子,作為防偽措施,上面蓋有兩顆官印:一為“益州交子務”;一為“益州觀察使”。“益州觀察使”的官印,既是北宋朝廷對“紙幣體系”的官方背書,更是一種信譽的象征。
而千年之后,“從天府觀世界、從世界察天府”為宗旨的《天府觀察使》賬號,其命名正是對“益州觀察使”這一千年印記的創造性轉化。從監察經濟秩序的朱砂印,到觀察文化生態的新媒體,這是對“觀察使”精神最生動的續寫,創新之魂在傳承中永生。
千年之前,一張交子讓成都站上世界金融頂點;千年之后,讀者以閱讀重走這條文明之路。當21世紀的我們通過《1024-2024: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地成都,以及千年來的世界》一書觸摸千年前的金融智慧,交子的精神血脈便在新的載體中獲得了“永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