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全民閱讀的主陣地,也是感受科技浪潮的最前沿。以"世界閱讀日"為契機,上海交通大學開啟新一年閱讀活動:從上新AI圖書館館員,到發布數智時代學生閱讀報告,以AI為代表的“新質服務力”正春風化雨,全面滲透校園“書香”氛圍的營造中。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AI館員"交小圕"滿血上工,開啟智慧服務新體驗。作為國內首個深度應用大模型的圖書館AI館員,"交小圕"集合了十八般武藝,既響應得了全天候智能咨詢、借閱、空間預約等高頻需求,也可勝任全域知識導航,實現百萬資源一鍵直達。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入職高校的它,通過將大模型靈活接入交大圖書館館藏知識庫,便可根據學術興趣、前沿熱點等,為師生定制個性化"科研服務包"。
數智化浪潮澎湃而來,還反映在連續13年發布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閱讀報告》上。數據顯示,去年,交大學生電子書下載量高達228.8萬次,是紙質書借閱量的17倍,而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持,81%學生還跨越專業藩籬,開啟跨學科閱讀。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閱讀方式、學習習慣,如何善用AI?洞悉技術的"交大人",自有一套心得。主修信息安全的鐘文博同學,傾向于靈活“放矢”,比如在消化專業文獻時,他會發揮AI在邏輯歸納上的“特長”,但同時表示,“在閱讀文學哲學類經典時,還是手不釋卷最過癮”,其他的“工科閱讀達人”們也不會選擇完全依賴,尤其強調在“AI信息繭房”、“AI幻覺”種種現象面前,不能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思辨的能力。
"不在于AI是不是給你帶來好處壞處,而在于AI來了以后你怎么去選擇去應用它,所以我們圖書館也希望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把AI技術的正面性能發揮出來”,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除了持續升級“交小圕”,學校圖書館后續還將通過一系列動作,為書香校園加載更多"新質服務力"。據悉,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現已啟動“AI+學術素養躍升計劃”系列培訓活動,培訓主題涵蓋AI學術數據庫資源利用、AI+科研、AI+文獻調研,以及AI工具使用技巧及經驗分享等,致力于為師生提供前沿的學習支持。同時,也開啟了AI賦能圖書館學分課程《信息素養與實踐》的課程建設工作。
當科技與人文相遇,閱讀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AI為橋梁,讓每一本書的價值得到更深度挖掘,讓每一次閱讀體驗更具啟發性。師生共赴這場智慧閱讀的盛宴,感受技術賦予知識的全新魅力。
看看新聞記者: 戴晶磊,夏祺
編輯: 戴晶磊
責編: 師玉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