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爺黃炳權,養(yǎng)牛養(yǎng)出了新套路,養(yǎng)殖成本幾乎為零不說,竟然還硬是把牛糞變成了“黃金”,靠牛糞成了億萬富翁。
黃炳權是個農村娃,小時候家里窮,不說是饑寒交迫吧,也只是能勉強糊口。
在這樣的家境里,他能不餓肚子已經燒高香了,上學讀書簡直就是奢望。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勉強上完了初中,才離開了校園。
農村出身的黃炳權,能吃苦、舍得出力氣,再加上有一定的文化,經人幫忙進入了合浦縣的常樂絲織廠,在廠里當了一名機修工。
他腦子比較靈光,遇事愛琢磨,在工作中總結了不少經驗,也為后來的成長打下了基礎。
時間一晃到了1983年,個體經濟在政策的扶持下成了一個創(chuàng)富風口。
黃炳權敏銳地覺察到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于是果斷從廠里辭職,跑到了廣西北海開啟了創(chuàng)富之路。
即便是放到現在,他這樣的舉動看起來也是比較魯莽的,創(chuàng)業(yè)和打工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沒有任何經驗和準備就下海創(chuàng)業(yè),這跟燒錢沒什么區(qū)別。
不過,黃炳權可不是腦袋一熱作出的決定,而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謀定而動。
通過一番考察,他敏銳地覺察到,廣西北海即將迎來一波打工潮,人群聚集的地方也就意味著有財富可挖。
而他自己的強項是釀酒,但是光賣酒最初的銷路肯定是很難打開的。
于是,他就想到了開餐館,人可以不喝酒,但是不能吃飯,只要店里有了顧客,喜歡小酌的顧客就會喝兩杯小酒。
這樣一來,最初的經營模式就定下了基調,“東園酒家”由此應運而生。
由于他的釀酒技術的確不錯,自從酒館開業(yè)以來,酒的口感及品質口口相傳,銷量也直線飆升,甚至還吸引了很多經銷商。
截至1995年,他光在酒上的營收就突破了億元。
后來為了穩(wěn)定酒的口感與品質,他又大手一揮,收購了一家廢棄的珠蚌養(yǎng)殖場,除了原材料之外,又增加了一個賣珍珠的創(chuàng)收渠道。
但是,由于酒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黃炳權也遇到了一件頭疼的事情,那就是每月生產出來的50噸醪糟沒辦法處理。
起初他也想了辦法,就是免費贈送,把醪糟送給養(yǎng)豬的農戶。
可是醪糟并不是主要飼料,豬吃得也很有限,很快就連送都送不出去了,這個問題可是沒少讓他頭疼。
后來有人給他提了個醒,牛的食量比較大,一頭牛每天可以吃掉80斤草料。
他想了一下,覺得養(yǎng)牛這個主意不錯,醪糟配上草料不僅節(jié)約了養(yǎng)殖成本,不僅解決了醪糟問題,把牛養(yǎng)成了之后又是一筆收入。
于是,他就經過一番考察,直接進了1000多頭吃東西比較雜的印度奶水牛。
養(yǎng)牛的過程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黃炳權剛開始養(yǎng)牛的時候遇到了很多棘手的問題。
起初牛對醪糟比較抵觸,不喜歡吃,他就想辦法調整醪糟和草料的比例,調成牛可以接受的口味,然后逐漸增加醪糟的配比。
印度奶水牛喜熱不喜冷,溫度低到10度以下就不進食了。
為了解決溫度問題,他不得不買來柴火給牛棚供暖,一個多月的時間,光燒柴火的錢就超過了30萬。
另外,溫度低了之后草生長得也慢,草料也會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
好在附近的水果廠里,有堆積如山的果皮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就拉回來讓牛吃。
誰知,這一番操作下來,他竟然又琢磨出了門道,把養(yǎng)殖成本直接降到了其他養(yǎng)殖戶的30%,省錢省得不是一星半點。
老問題解決之后,緊接著又出現了新問題,那就是牛吃得多,排泄的糞便也很驚人,一天就能堆積8000多斤牛糞。
黃炳權是個很能鉆研的人,又把主意打到了牛糞上。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他請了不少專家?guī)兔Γ仁墙艘蛔託獬兀侠砝媚茉吹耐瑫r,也把牛糞中的臭味也去除掉了。
沒了臭味的牛糞堆起來之后,他又引入了大量的蚯蚓,把牛糞變成了有益菌群的蚯蚓糞。
經過這樣轉換之后,原本臭氣熏天的牛糞,就變成了天然有機肥,一噸能買到3000元,而且深受農戶的歡迎。
后來他又包下了上千畝廢棄鹽場,養(yǎng)起來海魚,牛糞在海魚養(yǎng)殖上也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再加上,他還在專家的幫助下,在牛糞上面開發(fā)出了多個創(chuàng)富項目。
總而言之,別人眼里的牛糞,在黃炳權的眼里卻猶如“黃金”一般,創(chuàng)造了一個變廢為寶的財富神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