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同樣的帖子,不同的人看到的評論是不一樣的。
你看到的是女性互幫互助,男性看到的可能是擦邊照片。
這會帶來多割裂的世界?
評論區也搞性別定制?
前段時間,有博主發現,同一個關于情侶吵架的視頻,她和她老公看到的評論是不一樣的。
她自己看到的評論,都是站在女性立場,幫女性說話的。
他老公看到的就有意思了,全是男性對女性無理取鬧,吵架沒腦子的吐槽。
甚至還鼓勵他們做測試,吵架的時候背課本,打賭對方絕對不會發現。
言辭極盡嘲諷。
有博主發了自己產后妊娠紋的視頻,她打開評論區,看到的都是互相鼓勵,分享去除方法的評論。
但從她男朋友手機上看,評論區全是女性性感身材、迅速恢復馬甲線的照片。
女性看到的生育苦難,男性看到的是產后恢復輕而易舉。
難怪每次刷評論,發現別人都在虛空對線,合著評論區就不是一個版本唄。
還有的媽媽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給她推送奶瓶奶粉,但爸爸們接收到的廣告確實洗浴中心和各種擦邊小廣告……
有媒體特意做了測試,結果發現確實存在評論性別定制的現象。
3次測試中,有1次男性和女性刷出來的評論不一樣。
評論并非完全是按照時間和熱度排序的。
連評論都能不一樣,詞條搜索結果就更是天差地別。
有博主做測試,她和男朋友同時在小紅書搜“美女”,她搜出來的都是一些陽光健康的女性或者是變美攻略。
而男朋友搜出來的都是打擦邊的性感美女。
這就很讓人毛骨悚然了。
試想一下,你讓朋友搜的東西,根本不是你想讓他看的。
你想在評論區找的認同感,是大數據為你特意定制的。
這會出現一個多割裂的世界?
區別對待+搞性別對立?
說到底,這就是平臺在搞性別的區別對待。
平臺最初基于興趣標簽的推薦機制,到現在已經變成了“性別數據主義”。
男性用戶看到的是職場成功或科技內容,女性則更多接收美妝和育兒信息,不就是說明平臺通過行為數據將用戶簡化為性別符號嗎?
當算法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的性別時,這種了解本質上就是一種精密的偏見。
如果說大數據是偷偷摸摸,一些品牌則是明晃晃地區別對待。
就說酸奶吧。
Blueglass自己的消費者調研報告都顯示,主要客群是25-35的女性,但它卻沒有推出過女性定制產品。
相反,卻在去年推出一款補腎壯陽的男性專用,還打上18禁標簽。
難怪女性消費者直呼“忍不了一點”。
要知道,當代互聯網最穩固的三角關系,是平臺、流量和性別矛盾。
平臺和品牌的核心目標是如何讓用戶“上癮”,所以算法工程師和營銷策劃的KPI就是提高點擊率。
而數據反饋顯示,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更容易引發用戶互動,所以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利用人性的弱點。
就拿男性來說。
歷史的互動數據顯示,男性對桃色信息的點擊率和停留時長是女性的3倍。
所以,算法從一開始就會默認男性對桃色內容更感興趣,會給男性更多地推送這類內容。只要點了一次,哪怕是手滑后立即退出,后續2周內同類內容曝光量都會增加470%(劍橋大學實驗)。
這就會帶來算法的正反饋循環,所以它下一步做的就是擴大測試,讓更多的男性收到這類內容,最終就像破窗效應,形成了整個系統的偏差。
人其實很難跳出性別的腳本,尤其是在社會規訓已經嚴重影響認知的情況下。
兒童在3歲就能內化性別刻板印象,社會又默許男性公開表現性趣,因為“男人都這樣”。
這種符合“默認預期”的印象就成為大腦依賴的篩選工具,相關內容更容易讓用戶點擊。
而且刻板印象內容通常都包含強烈的情緒符號,比如“精致女孩必備”“真男人就該……”,這就比中性內容更能激活多巴胺分泌。
用戶在這類內容上的停留時間是其他內容的1.8倍。
這種生理差異就成為算法的設計策略。
男性用戶看到的是女性的無理取鬧,女性看到的則是育兒經驗。
用戶的行為受社會規訓影響,算法只是進一步放大了這種規訓。
誰在瘋狂搞男女對立?
這個世界的割裂程度比你想的要深很多。
很多醫院的取袋機在掃碼后會讓我們選擇性別,添加健康顧問。
女性添加后,顧問朋友圈分享的都是育兒經驗,但當性別選擇為男性,顧問都變成了愛發自拍的美女。
如果是在婦產科,那他們極有可能被認為是長期沒有性生活,需要釋放的男性,于是掃完后的朋友圈會出現各種穿制服、打擦邊球的美女自拍。
還有的甚至會直接發短信。
前段時間,就有博主發視頻說,自己在孕期,老公卻收到了一條特殊短信。
大致內容是,老婆孕期不方便,自己可以提供服務。
而且她說,這不是老公第一次收到這種短信,自從在母嬰店注冊了會員,沒幾天就收到了類似的短信。
本以為社會打擊這么嚴厲,這種涉黃信息應該是小眾事件,沒想到評論區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我也在我老公手機上看到了。
我也收到過,我的回復是:同行勿擾。
甚至連幼兒園看寶寶動態的小程序,爸爸媽媽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樣。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互聯網輿論日益極端化的原因。
數據利用人性,把男女分成兩半,一半困在家庭育兒、身材管理的自我苦難,一半困在自以為是、拒絕理解的桃色陷阱。
大數據根據性別精準推送我們“應該看”的內容,強行塑造我們的“認知”。
接受的信息環境不一樣,兩性之間越來越難以溝通。
科技應該向善,希望在硝煙彌漫之外,都有重新認識的機會吧。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你是否遇到過這些問題?
→ 瘋狂拉群但活躍度低,粉絲來了又走;
→ 賣課無人問津,用戶覺得你在割韭菜;
→ 投入大量時間,收益卻不到同行零頭;
你即將收獲:
1、印客美學百萬私域流量池共享空間
2、印客美學創始人-百萬博主私域IP打造的具體方法
3、可復制的系統私域運營課程
4、1元成本入群觀察,先聽公開課,再決定是否學習私域運營課
5、1元抵扣1000元的權益
如果你是創業者,帶上團隊來學習,一起接住我們的百萬流量~
如果你是上班族,聽完就找到了副業~
4月25日、4月26日,我們將用每天1小時的公開課,顛覆你對私域變現的認知——不吆喝、只吸引
- 歡迎關注少禾美學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