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父親回家,看孩子正伏案寫作業。走過去細看,頓時怒發沖冠。
只見孩子寫道:
1+1=1
2+1=1
3+4=1
4+9=1
5+7=1
6+18=1
父親強忍怒火,對孩子說:乖寶,全做錯啦,算術課上學過吧?好好想想老師到底是怎么教你的,別錯的太離譜,讓人家笑話。
沒有錯啊,孩子說:這些題都是對的。
對你大爺!父親爆炸了:1+1=1?你一只手再加上一只手,怎么還是一只手???被誰剁掉了一只?2+1怎么可能等于1?你爹你娘再加你,明明是三個人,怎么只剩一個?讓人宰了兩個?
……不是,孩子說:這些題真的沒錯,你看啊,1里地加1里地,等于1公里,這不是1+1=1嗎?2個月再加1個月,等于1季度,這不是2+1=1嗎?還有,爸爸媽媽加上我,這是一家人,也是2+1=1啊。
3+4=1,3天加4天,等于1周。
4+9=1,4點加9點,等于下午1點。
5+7=1,5個月加7個月,等于1年。
6+18=1,6個小時加18小時,恰好是1天。
……呃,這樣也可以?父親懵了:我還以為1+1永遠等于2呢……
那可不一定,兒子說:如果是二進制,1+1=10哦。
……世界太瘋狂,耗子給貓當伴娘。父親腦殼受到一千萬點傷害,悲憤離開了。
以前說,要獨立思考。
現在說,要培養孩子的批判式思維。
可如果孩子問:請問這位蜀黍,如何才叫獨立思考?神馬又叫批判式思維?你天天讓我們玩這些花活,到底有什么用?
這個……其實教育和學習,說到底就是一個目的:
賦予你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正如這個故事里,小家伙做出一堆奇怪的題,就是因為這孩子知道,數學與數字,只是輔助我們認知規律的工具。工具本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通過計算過程,讓我們掌握的思維方法。
有些人認識不到工具的變化性,更沒有用心揣摩知識原理。在他們眼里,1+1永遠等于1,2+1只有在錯了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等于1,他們的思維已經固化。
一旦思維習慣形成,就會形成固化的心理舒適區,從此在里邊轉啊轉,每次行至邊緣,就會自動轉回來。始終沉溺于舊習慣之中,難以改變。
改變自己——你必須先行具備看透事物本質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